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平洞围岩稳定性差并且地下水丰富,上下导洞法开挖是比较合理的选择。

暂无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更多“平洞围岩稳定性差并且地下水丰富,上下导洞法开挖是比较合理的选…”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地下水的存在及其活动常常使围岩的稳定性恶化,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开挖洞室后,使地下水向洞内汇集,形成新的渗流场,使岩体受到指向洞内的外水压力,导致围岩失稳

  B.地下水的活动使岩块和软弱结构面夹层加速侵蚀和泥化,降低了强度,也导致围岩失稳

  C.对于水工隧洞来说,内水外渗和外水内渗都会引起山体失稳,从而导致整个工程失稳

  D.对于深埋洞室,作用在洞室围岩上的外水压力为洞室高程以上的全部地下水水头压力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在洞室开挖的围岩类型中,工类稳定围岩的特点是( )A.结构面无不稳定组合B.断层走向与洞线正交C.地下水活动轻微D.地下水活动轻微,洞壁潮湿,有少量的渗水或滴水E.岩体呈块状整体结构或块状砌体结构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在洞室开挖的围岩类型中,I类稳定围岩的特点是( ).

A.结构面无不稳定组合

B.断层走向与洞线正交

C.地下水活动轻微

D.地下水活动轻微,洞壁潮湿,有少量的渗水或滴水

E.岩体呈块状整体结构或块状砌体结构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水工隧洞的安全监测重点是开挖中的围岩稳定和运行期结构的承载能力及内水外渗情况。(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浅埋暗挖典型施工方法的台阶法开挖优点有( )。

A.灵活多变,适用性强

B.凡是软弱围岩、第四纪沉积地层,必须采用正台阶法,这是各种不同方法中的基本方法

C.具有足够的作业空间

D.具有较快的施工速度

E.当地层无水、洞跨小于15m时,均可采用该方法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小型水电站斜井开挖,下列施工方法说法正确的是( ) 。

A、洞的倾角小于6°时,可按平洞开挖的规定执行

B、洞的倾角小于6°时,可按斜洞开挖的规定执行

C、倾角为6°~25°时,可采用自上而下的全断面开挖方法

D、倾角为25°~45°的斜井,可采用自下而上挖通导井,自上而下扩大开挖的方法

E、倾角大于45°时,可按竖井开挖的规定执行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地质分析法是围岩稳定分析方法之一,在对地层岩性的分析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只要洞室埋深不大,洞室围岩往往是稳定的

  B.在坚硬岩石地区,应特别注意在构造带、岩脉、整合及不整合面形成风化带时对稳定的影响

  C.对于软弱岩石,应特别注意风化后常出现的次生矿物等,它们改变了岩石原来的力学性质,破坏了组成矿物之间及岩块之间的联结力,从而严重削弱了岩体的稳定性

  D.黏土岩、泥质页岩和易溶岩等遇水发生变化,会使围岩产生较大的变形而破坏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三)

背景:某高速公路上下行分离式隧道,洞口间距40m,左线长3216m,右线长3100m,左右线隧道跨度都为10m,隧道最大埋深500m,进出口为浅埋段,IV级围岩,洞身地质条件复杂,地质报告指出,隧道穿越地层为三叠系底层,岩性主要为炭质泥岩、砂岩、泥岩砂岩互层,且有瓦斯设防段、涌水段和岩爆段,I、II、III级围岩大致各占1/3,节理裂隙发育,岩层十分破碎,且穿越一组背斜,在其褶曲轴部地带中的炭质泥岩及薄煤层中并存有瓦斯等有害气体,有瓦斯聚集涌出的可能,应对瓦斯重点设防,加强通风、瓦斯监测等工作。

技术员甲认为全断面开挖发的特点是工作空间较小、施工速度快、便于施工组织和管理;且全断面开挖法具有较小的断面进尺比,每次爆破震动强度较小,爆破对围岩的震动次数少,有利于围岩的稳定。考虑到该隧道地质情况与进度要求,所以该隧道应采用全断面开挖。同时针对该隧道采用的新奥法施工,提出了“勤测量、紧封闭”的基本原则。

隧道施工过程中为防止发生塌方冒顶事故,项目部加强了施工监控量测,量测项目有洞内外观测,锚杆或锚索内力及抗拔力、地表下沉、围岩体内位移、支护及衬砌内应力。并且为防止地下水渗入洞内,施工进行了结构防排水施工,压浆顺序从下而上;从有水或多水的地段向无水、少水处;从上坡方向往下坡方向;从两端洞口向洞身中间压浆。

在施工过程中,该隧道洞身掘进采用预裂爆破方法,炮眼布置形式如图。

由于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薄弱,隧道开挖过程中未严格按照安全要求进行及时支护,使洞身开挖面至支护面长达15m,存在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监理单位要求施工单位组织编写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同时也组织经验丰富的人员严格按照“两项达标”、“四项严禁”、“五项制度”的总目标对其他项目开展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活动。

【问题】

1、按照隧道跨度划分,左右线隧道属于什么隧道,说明理由。

2、改正技术员甲对全断面开挖法特点阐述的错误之处。本项目采用新奥法施工还应遵循的两条基本原则是什么?

3、补充本项目施工监控量测的必测项目,并指出隧道监控量测时出现冒顶塌方的危险信号(征兆)有哪些?

4、指出压浆顺序中错误之处,并改正。

5、说明预裂爆破方案中a、b、c三种炮眼的名称。并写出三种炮眼起爆顺序。

6、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总目标中“五项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因岩应力重新分布是指()的重分布。

A、岩土原有应力

B、洞空衬砌应力

C、地下水动水压力

D、洞室围岩总应力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客运专线某隧道工程。该隧道正洞长12600m,进口平行导坑长4400m,出口平行导坑长4500m。隧道围岩岩性主要为凝灰岩,局部为花岗岩,全隧设计以Ⅱ级、Ⅲ级围岩为主;局部地段隧道埋深浅,围岩破碎、软弱,地下水发育,设计为V级围岩,地表有大量稻田,村庄密集。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全隧按进、出口两个工区组织施工。施工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一,项目经理部计划在进、出口平行导坑均采用压入式管道通风方案;正洞采用混合式管道通风方案。

事件二,正当对隧道进口正洞掌子面进行钢拱架支护作业时,监控量测组反映仰拱开挖地段的隧道拱顶下沉量测数据发生突变,建议值班领工员采取措施。该领工员经过仔细观察,发现该段隧道拱顶喷射混凝土表面已局部开裂,情况比较危险。为了避免隧道塌方,他立即安排一部分掌子面现场作业人员在隧道拱顶变形部位补打锚杆,加强初期支护。

事件三,在隧道出口正洞开挖时,掌子面围岩突然变差,围岩破碎,渗水量明显增大。施工单位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给监理单位,申请将掌子面前10m范围的隧道围岩由原设计Ⅲ级围岩变更为V级围岩。监理工程师现场核实后随即签发变更指令。

问题

1.针对背景资料,给出合理的隧道治水原则,并说明理由。

2.针对事件一,指出拟采取隧道通风方案的不妥之处,并给出合理方案。

3.指出事件二中领工员做法的错误之处,并给出正确做法。

4.针对事件三,指出隧道围岩类别变更程序的错误之处,并给出正确的变更程序。

点击查看答案
热门考试 全部 >
相关试卷 全部 >
账号:
你好,尊敬的上学吧用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谢谢您的反馈

您认为本题答案有误,我们将认真、仔细核查,
如果您知道正确答案,欢迎您来纠错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上学吧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上学吧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上学吧”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上学吧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