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问题:(1)根据两位老师的教学过程,说明各自所用教学方法的优缺点。(2)以张老师的教学为例,说明化学实验对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具有哪些作用?(3)根据上述教学实例,归纳总结出化学概念、化学定律等这一类知识的基本教学思路。

背景材料:

下面是两位中学教师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过程实录

【张老师的教学实录】

【提出问题】复习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拆分,原子重新组合),引出问题: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发生变化。那么,在化学变化中,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有没有变化?

【做出假设】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提出假设:(1)增加(2)减少(3)不变

【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小组讨论:根据实验目的和所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实验方案,组织交流评价实验方案,选出可行性方案。包括:

实验1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测量反应前后质量。

实验2蜡烛燃烧,测量反应前后质量。

·进行实验:学生依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测定的实验数据。

·汇报实验结果:蜡烛燃烧的质量减少: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对结果进行分析。

学生对上述现象产生如下的想法:

①"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是由于生成的气体没有被称量造成的。"

②"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为反应中既没有气体参加,又没有气体生成。"

③"研究蜡烛燃烧反应的质量变化,应将参加反应的氧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水一起称量。"

④"如果把蜡烛放在一个集气瓶中点燃,迅速塞上塞子再称,质量可能就不变了。"

【重新设计并完成实验】略。

【提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

·思考实验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意义

·讲述质量守恒发展史

·解释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原子的数目也没有增减,所以说,在化学反应的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练习巩固】略。

【李老师的教学实录】

【问题引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发生了变化,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是增加,是减少,还是不变?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下。

【演示实验】

·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密闭容器)。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数据记录

·得出结论在这两个反应中,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

【设问讲解】

·设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意义?

·讲解18世纪下半叶,生产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科学实验的发展。化学实验室里有了比较精密的实验仪器,这使化学研究工作发生了质的转变,即从对物质的简单定性研究进入到较精密的定量研究。在该过程中,拉瓦锡做出了重要贡献。拉瓦锡使几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测定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经过反复实验和分析,都得到相同的结论:化学方法只能改变物质的成分而不能改变物质的质量。这个结论就是现在的质量守恒定律。要想进一步证明或否定这一结论,需要极精确的实验结果。但在18世纪,实验设备和技术还达不到这种要求。后来,不断有人改进实验技术等,以求能得到更精确的实验结果。20世纪初,德国和英国化学家分别做了精确度极高的实验,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小于一千万分之一,这个误差是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之内的。从而使质量守恒定律确立在严谨的科学实验基础上。

·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略

【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道尔顿认为,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的性质和质量相同。根据这一观点,结合化学变化的本质,从微观角度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释。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原子的数目也没有增减。所以说,在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拓展】

·讨论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中的基本规律,也是自然界中的普遍规律。它认为,物质只能

相互转化,而不能任意消失或创生。但是,人们在赞美蜡烛高贵品质时,常说:"照亮别人,毁灭自己",这里说的毁灭自己,是否指物质任意的消失呢?如何解释?

·解释并总结略

问题:

(1)根据两位老师的教学过程,说明各自所用教学方法的优缺点。

(2)以张老师的教学为例,说明化学实验对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具有哪些作用?

(3)根据上述教学实例,归纳总结出化学概念、化学定律等这一类知识的基本教学思路。

查看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更多“问题:(1)根据两位老师的教学过程,说明各自所用教学方法的优…”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下列化学课题中,属于以巩同知识技能为主的课型是()。

A.化学理论课

B.化学复习课

C.化学实验课

D.元素化合物课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学生的起点能力就是指学习新知识必须具备的原有知识技能的准备水平,研究表明,起点能力与智力相比对新知识的学习起着更大的作用。(1)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为例说明需要学生具备的起点能力?(2)说明了解和确保学生具备起点能力对学生新知识的学习有何重要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下列教学行为中,教师使用教学媒体最佳的一组是()。①展示乙烯分子结构的球棍模型②播放"2007无锡事件"视频③用flash动画展示"甲烷与氯气取代"反应④用flash动画展示"乙酸与乙醇酯化反应机理"⑤呈现酸雨造成经济损失的数据及空气污染指数的说明和图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化学概念是高中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知识的骨架,但是抽象的化学概念学习往往使学生挫伤学习积极性。(1)请以物质的量为例说明如何开展概念教学。(2)分析化学概念学习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功能。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某银行向在读成人学生发放贷记卡,允许学生利用此卡存款或者短期贷款.一位同学将卡内余额类比成运动中的“速度”,将每个月存款类比成“加速度”,据此类比方法,某同学在银行账户“500元”的情况下第一个月存入500元,第二个月存入1000元,这个过程可以类比成运动中的()

A.速度增大,加速度增大

B.速度增大,加速度减小

C.速度减小,加速度减小

D.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大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下列情况的物体,不可以看作质点的是()

A.研究绕地球飞行的航天飞机;

B.研究汽车后轮各点运动时的车轮

C.水平地面上放一只木箱,用力推它沿直线滑动,研究其运动情况的木箱

D.研究公转时的地球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河宽425m,船在静水中速度为5m/s,水流速度是3m/s,则船过河的最短时间()

A.140s

B.105s

C.85s

D.53s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力F1单独作用于某物体时产生的加速度是3m/s2,力F2单独作用于此物体时产生的加速度是4m/s2,两力同时作用于此物体时产生的加速度不可能是()

A.1m/s2

B.5m/s2

C.4m/s2

D.8m/s2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以下生活中所说“时间”一词就是我们物理学中的时间间隔的是()

A.你第三节课什么时间开始上

B.你什么时间到了南昌

C.昨晚我用了100分钟的时间完成了一张物理试卷

D.今晚赣州到北京西的火车什么时间出发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一小球自地面上方某高度处自由下落,测得小球在最后1s内的位移是35m,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则()

A.小球从释放到落地的时间为5s

B.小球从释放到落地的时间为4s

C.小球释放点距地面的高度为125m

D.小球到达地面时速度为50m/s

点击查看答案
热门考试 全部 >
相关试卷 全部 >
账号:
你好,尊敬的上学吧用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谢谢您的反馈

您认为本题答案有误,我们将认真、仔细核查,
如果您知道正确答案,欢迎您来纠错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上学吧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上学吧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上学吧”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上学吧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