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多选题]

天然更新能力强的成过熟单层林()。

A.应当实行渐伐,全部采伐更新过程不得少于一个龄级期

B.上层林木郁闭度较小,林内幼苗、幼树株数已经达到更新标准的,可进行二次渐伐,第一次采伐林木蓄积量的30%

C.上层林木郁闭度较大,林内幼苗、幼树株数达不到更新标准的,可进行三次渐伐

D.可进行三次渐伐的,第一次采伐林木蓄积量的30%,第二次采伐保留林木蓄积的50%,第三次采伐应当在林内更新起来的幼树接近或者达到郁闭状态时进行

查看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更多“天然更新能力强的成过熟单层林()。”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可进行三次渐伐的成过熟单层林,第一次可采伐林木蓄积量的(),第二次可采伐保留林木蓄积的(),第三次采伐应当在林内更新起来的幼树接近或者达到郁闭状时进行

A.40%;30%

B.50%;40%

C.40%;50%

D.30%;50%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国营林业局和国营、集体林场的采伐作业,应当遵守()。

A.按林木采伐许可证和伐区设计进行采伐,不得越界采伐或者遗弃应当采伐的林木

B.采伐的木材长度二米以上,小头直径不小于八厘米的,全部运出利用;伐根高度不得超过十厘米

C.控制树倒方向,固定集材道,保护幼苗、幼树、母树和其他保留树木。依靠天然更新的,伐后林地上幼苗、幼树株数保存率应当达到60%以上

D.对容易引起水土冲刷的集材主道,应当采取防护措施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森林采伐后,伐区环境变化最剧烈的主伐方式是()。

A.渐伐

B.皆伐

C.择伐

D.卫生伐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用地单位采伐已批准占用或者征用的林地上的林木时,不再申请林木采伐许可证()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申请林木采伐许可证,应提交的文件有()。

A.申请采伐林木的所有权证书或者使用权证书

B.国有林业企业事业单位还应当提交采伐区调查设计文件和上年度采伐更新验收证明

C.其他单位还应当提交包括采伐林木的目的、地点、林种、林况、面积、蓄积量、方式和更新措施等内容的文件;

D.个人还应当提交包括采伐林木的地点、面积、树种、株数、蓄积量、更新时间等内容的文件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下列用材林林木资产中,通常适用木材市场价倒算法评估的是()。

A.中龄林

B.近熟林

C.幼龄林

D.过熟林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根据《森林法》的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根据《森林法》的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采伐林木的组织和个人更新造林的面积不得少于采伐的面积,更新造林应当达到相关技术规程规定的标准。

B.国家通过贴息、林权收储担保补助等措施,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开展涉林抵押贷款、林农信用贷款等符合林业特点的信贷业务,扶持林权收储机构进行市场化收储担保。

C.国家支持发展森林保险,省级人民政府依法对森林保险提供保险费补贴。

D.木材经营加工企业应当建立原料和产品出入库台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收购、加工、运输明知是盗伐、滥伐等非法来源的林木。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下列哪些情况不需要申请采伐许可证?()

A.采伐林地.上的林木

B.采伐自然保护区以外的竹林厂门

C.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地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

D.农村居民采伐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下列划分林层的标准,正确的是()

A.各林层每公顷蓄积量大于30m3

B.相邻林层间林木平均高相差10%以上

C.各林层平均胸径在6cm以上

D.主林层郁闭度大于0.4,其他林层大于0.1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林地实行承包经营的,承包方享有什么权利?()

A.林地所有权

B.林地承包经营权

C.林木所用权

D.林木采伐权

点击查看答案
热门考试 全部 >
相关试卷 全部 >
账号:
你好,尊敬的上学吧用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谢谢您的反馈

您认为本题答案有误,我们将认真、仔细核查,
如果您知道正确答案,欢迎您来纠错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上学吧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上学吧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上学吧”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上学吧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