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部分内容。内容标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部分内容。

内容标准: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金刚石、石墨和C60。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金刚石、石墨和C60”的部分内容如下:

一、碳的单质

1.金刚石

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天然采集到的金刚石经过仔细研磨后,可以成为璀璨夺目的装饰品——钻石。

金刚石可用来裁玻璃、切割大石头、加工坚硬的金属,以及装在钻探机的钻头上,钻凿坚硬的岩层等。根据金刚石的用途可以推测金刚石一定很硬。事实上,它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2.石墨

石墨是一种深灰色的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石墨很软。有滑腻感。此外,石墨还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

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我们常常要用到木炭、焦炭、活性炭和炭黑等,这些物质的主要成分也是碳单质.而它们的结构则与石墨类似。

【实验6—1】

在盛有半瓶水的小锥形瓶里.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投入几块烘烤过的木炭(或活性炭),轻轻振荡锥形瓶,观察现象。

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它具有吸附能力。可以利用木炭的这个性质来吸附一些食品和工业产品里的色素.也可以用它来吸附有异味的物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比木炭的还要强.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就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的,制糖工业中也利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随着社会的发展.活性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如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和饮用水在深度净化处理时都要用到活性炭.人们还利用活性炭来吸附装修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气体,等等。

【讨论】

结合金刚石、石墨、木炭和活性炭的性质和用途,讨论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有什么关系。

科学家发现.除金刚石、石墨外,还有一类新的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碳.其中,发现较早并已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的是C60。

每个C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C60分子形似足球,这种足球结构的C60分子很稳定。C60的发现使人类了解到一个全新的碳世界。C60的独特结构决定了它具有一些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可能广泛应用于超导、催化、材料、医学及生物等领域。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由于在实际生活中一些常见物品与碳单质有关,如石墨电极、玻璃刀、钻石、铅笔芯,学生对于碳单质具有一定的了解。

要求:

(1)谈谈你对该处“碳的单质”的教学价值的认识。

(2)根据上述三个材料,完成“碳的单质”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叙述。

查看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更多“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下面是某教师“粗盐提取”的教学片段实录。学生实验1:用托盘天平称取5.09粗盐,用药匙将该粗盐逐渐加

下面是某教师“粗盐提取”的教学片段实录。

学生实验1:用托盘天平称取5.09粗盐,用药匙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10 mL水的烧杯里,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

教师提问1:玻璃棒起什么作用?观察所得食盐水是否浑浊。

学生讨论1:得出结论。

学生实验2:过滤食盐水(图2),仔细观察滤纸上的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如滤液仍浑浊,再过滤一次。

教师提问2:如果两次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应如何检查实验装置并找出原因?

学生讨论2:得出结论。

学生实验3:把所得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图3)

教师提问3:加热过程为什么用玻璃不断搅拌滤液?

学生讨论3:得出结论。

问题:

(1)上述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哪些课程理念?(可从知识建构、能力发展、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动机培养等5个方面。任选3个方面予以回答)

(2)在该教学片段中老师是如何达成“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

(3)图2实验需注意的事项有哪些?如果两次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分析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图3中为什么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

(4)在该内容的后续教学中,学生讨论得出“粗盐中含有的杂质只有泥沙等不溶的物质,通过过滤、蒸发即可得到纯净的NaCl”。判断该结论是否正确,并分析为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下面是某化学教师的一次习题课的教学摘录。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检测实验室用H2还原CuO所得红色固体

下面是某化学教师的一次习题课的教学摘录。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检测实验室用H2还原CuO所得红色固体Cu中是否含有Cu20(红色),进行了认真的探究。现在请大家一起踏上探究之路。

【查阅资料】

【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1:取该红色固体加入适量稀H2S0。,实验现象为溶液变蓝色。则结论为该红色固体中含有Cu20。

方案2:装置如图l所示,拟通过干燥管中CuS0。变蓝来判断红色固体是否含有Cu20。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化学原理,对方案l和方案2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与评价。

(2)按实验方案的设计,要想达到实验目的,方案2的实验中还应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3)该教师在教学时,采用了什么教学方法,并说明教师在采用该教学方法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有关问题。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化学学习的基础。概念是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属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化学学习的基础。概念是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应,在化学学科中,物质及其变化本质属性的反应就是化学概念。化学基本概念是化学学科中较为基础的、有广泛应用的化学概念。化学基本原理是物质及其变化的内在规律的反映,它能把零散的化学知识按内在的规律进行组合.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也能使人们从本质上认识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

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问题:

(1)化学概念和原理的教学适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

(2)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在化学教学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有关问题。新课程提倡“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初中化学教学内容与人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新课程提倡“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初中化学教学内容与人类的社会生活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因此,在教学中,要将化学知识、技能的教学置于真实的社会背景之中,还原知识产生和存在的原始面貌。背景素材是化学课堂教学环节的纽带,背景素材也是化学课堂问题的来源和解决土壤。

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问题:

(1)真实背景素材与化学课堂相结合的形式主要有哪些?

(2)在课堂中,教师应如何呈现和使用收集到的真实背景素材,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教师在讲授“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因而可用于灭火”这一内容时.根据的思想是

( )。

A.物质性质决定用途

B.定性与定量的关系

C.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污垢C

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污垢

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标准状况下,气态分子断开1 mol化学键的焓变称为键焓。已知H—H、H—O和0=0键的键焓AH分别为436 kJ/to

ol、463 kJ/mol和495 kJ/mol,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关于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下列最恰当的是( )。A.讨论法B.自学C.讲授法D.探究法

关于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下列最恰当的是( )。

A.讨论法

B.自学

C.讲授法

D.探究法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进入20世纪.化学科学经历了迅速发展的创新百年,取得了若干项重大成就。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这个时期

的重大化学成就的是( )。

A.放射性元素的发现

B.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

C.蛋白质的人工合成

D.制陶技术的成熟应用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教学重点是指教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化学教学重点确定的依据不包括( )。A.学生已有的知

教学重点是指教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化学教学重点确定的依据不包括( )。

A.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B.化学课程的课时总数

C.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D.学生已有的认知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热门考试 全部 >
相关试卷 全部 >
账号:
你好,尊敬的上学吧用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谢谢您的反馈

您认为本题答案有误,我们将认真、仔细核查,
如果您知道正确答案,欢迎您来纠错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上学吧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上学吧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上学吧”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上学吧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