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多选题]

我国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主要有()。

A.控制基本建设规模

B.制定合理的收入政策,克服消费基金膨胀

C.促进生产结构的合理化,增加社会有效供给

D.保证财政收支的基本平衡

E.强化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的职能

查看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更多“我国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主要有()。”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以前我国治理通货膨胀主要运用货币政策调控,现在我国对付通货紧缩主要运用财政政策来扩大内需,从而寻求经济增长点。这两种宏观调控手段的共同点是实现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平衡,以保持国民经济适度快速增长。( )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我国政府治理通货膨胀最常采用的政策是什么?

A、紧缩性货币政策

B、紧缩性财政政策

C、指数化政策

D、利率调整政策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货币政策可能起的作用究竟有多大?为什么它在治理通货膨胀方面所显示的作用强,而在治理通货紧缩方面所显示的作用极为有限?试联系我国近年货币政策的实践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案例名称:治理“滞胀”:美国的经验与我国的出路

  案例适用:降低通货膨胀政策

  案例内容:

  “滞胀”并非新生事物,早在1960~1980年间,美国就曾出现过三次“滞胀”。实际上,整个西方世界在20世纪70年代初均陷入了“滞胀”的泥潭。西方七个主要发达国家的平均年增长率为2.4%,失业率为5.3%,消费物价指数年增长率为9.4%。而在此之前的1968~1972年,这些国家的平均增长率为4.3%,平均失业率为3.2%,物价平均上涨率为4.8%。

  美国之所以能最终走出“滞胀”,首先源自学界对既有理论的反思和批判。一度在宏观经济学领域居于正统地位的凯恩斯主义理论,由于无力解释“滞胀”的成因和无法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受到了来自货币主义学派和供应学派的猛烈攻击。货币主义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M·弗里德曼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在短期当中,当局也许可以依循凯恩斯主义理论,在经济增长减缓、失业率上升时,以通货膨胀为代价刺激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但在长期当中,这种替代关系并不成A,物价水平最终会螺旋式上升,同时失业率依旧。他认为,传统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对美国当时的滞胀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美国1961~1985年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率数据为弗里德曼的这种批判提供了有力的证明。在货币主义学派眼中,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只要管住货币供应及其增长率,坚持采用单一的货币管理规则,人们对通货膨胀最终会形成稳定和清晰的预期。

  对凯恩斯理论的第二个重创来自供应学派。传统凯恩斯理论侧重总需求管理,强调国家干预经济运作的必要性并为此提供理论基础。供应学派则认为,美国当时的困境来自于储蓄率下降、技术革新速度放慢等原因所导致的商品竞争力下降,这是国家干预政策破坏了市场自我调节机能的结果,因此主张减少国家干预,降低税率,以便鼓励生产,刺激供给的增加。

  里根政府明确表示赞成货币主义和供应学派的主张,并通过抑制货币增长的方式来降低通货膨胀;通过减税和压缩政府开支或者至少是减缓开支的增长速度同时并进,以便平衡预算。里根政府的这一套宏观经济政策在降低通货膨胀和失业率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消费物价指数在1983年以后大幅度回落,1986~1989年下降到3%~4%。同时,经济增长方面,1984年增长高达6.8%,为战后之最。失业率1983年以后连续下降。美国经济基本摆脱了“滞胀”。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整个过程中,我国政府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治理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运用这两种政策的共同目的是( )。

A.控制投资增长,抑制过热消费

B.调整税率,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C.解决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的矛盾

D.实现经济总量平衡,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整个过程中,我国政府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治理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运用这两种政策的共同目的是 。

A.控制投资增长,抑制过热消费

B.调整税率.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C.解决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的矛盾

D.实现经济总量平衡。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货币政策可能起的作用究竟有多大?为什么它在治理通货膨胀方面所显示的作用强,而在治理通货紧缩方面所显示的作用极为有限?试联系我国近年货币政策的实践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1993—1997年,为了治理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我国政府实施了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亦即( )财政政策。

A.扩张

B.中性

C.紧缩

D.稳健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资料:

1992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了“双高”——经济高速度,物价高增长。在1993早全国零售物价上涨13%的基础上,1994年第一季度物价又继续攀升,比1993年同期上涨 20.1%,预计1994年上半年将比上年同期上涨18%。通货膨胀的严峻形势已成为全国上下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在北戴河召开全国分行行长会议,确定下半年金融工作的中心是控制通货膨胀。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我国的货币政策对于通货膨胀的形成和治理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在经济扩张时期,中央银行难以控制货币的供给,货币扩张造成了通货膨胀的形成。

二是当严重的通货膨胀出现时,货币政策不得不进行强有力的紧缩,结果对经济产生剧烈的震荡。

三是经济处于低潮时,货币政策一度放松,从而再度出现经济扩张。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般来说,物价上涨幅度至少应比经济增长速度低( )个百分点。

A.1

B.2

C.3

D.4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我国在1993-1997年实施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目的是( )。

A.扩大内需

B.实现充分就业

C.治理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

D.促进出口

点击查看答案
热门考试 全部 >
相关试卷 全部 >
账号:
你好,尊敬的上学吧用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谢谢您的反馈

您认为本题答案有误,我们将认真、仔细核查,
如果您知道正确答案,欢迎您来纠错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上学吧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上学吧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上学吧”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上学吧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