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多选题】通过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大家哪些科学实验能力?

A.能够阅读实验教材或资料,做好实验前的准备;

B.能够借助教材或仪器说明书正确使用相关仪器;

C.能够运用物理理论对实验现象进行初步的分析判断;

D.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绘制规范的图表,撰写合格的实验报告;

E.能够完成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查看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更多“【多选题】通过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大家哪些科学…”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应用实验法,教师主要是创造学习物理的实验条件和环境,使用实验法应做到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物理是科学课程中的基础学科,能为其它科学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液体压强的内容要求是:“通过实验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材料二小明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时得到的几组数据如下表:

序号

液体

深度/cm

橡皮膜方向

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cm

1

5

朝上

4.9

2

5

朝下

4.9

3

5

朝侧面

4.9

4

10

朝侧面

9.7

5

15

朝侧面

14.6

6

酒精

15

朝侧面

11.8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压强等方面的知识。

任务:(1)请设计一个引出液体压强产生原因的教学方案并简要说明设计的意图。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导体的电阻”的内容要求为:通过实验,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知道电阻定律。

材料二某高中物理教科书中“导体的电阻”设计了如下实验:

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

如图2.6-3,a,b、c、d是四条不同的金属导体。在长度、横截面积、材料三个因素方面,b、c、d跟a相比,分别只有一个因素不同:b与a长度不同;c与a横截面积不同;d与a材料不同。

图中四段导体是串联的,每段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它们的电阻成正比.因此.用电压表分别

测量a、b、C、d两端的电压.就能知道它们的电阻之比。

比较a、6的电阻之比与它们的长度之比;比较a、c的电阻之比与它们的横截面积之比:比较a,d的电阻是否相等。这样就可以得出长度、横截面积、材料这三个因素与电阻的关系。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可以获得多组实验数据以得到更可靠的结论。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恒定电流的相关知识。

任务:(1)简述导体的电阻公式。(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导体的电阻”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不少于300字)(24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B.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

C.在课程内容上体现基础性、选择性、严谨性

D.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电感和电容”的内容要求为:“通过实验,了解电容器和电感器对交变电流的导通和阻碍作用。”

材料二某版本高中物理教科书关于“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有如下演示实验:

如图5.3—1,把带铁芯的线圈1与小灯泡串联起来,先把它们接到直流电源上,再把它们接到交流电源上。取直流电源的电压与交流电压的有效值相等。观察两种情况下灯泡的亮度。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如图5.3—4,把白炽灯和电容器串联起来,先把它们接到直流电源上,再把它们接到交流电源上。观察灯泡的发光情况。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交变电流等知识。

(1)简述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2)结合所给材料,完成“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的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弹力”的内容要求是:知道常见的形变.通

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

材料二某高中物理教材关于“弹力”一节的实验如下:

如图3.2—2,在一张大桌子上放两个平面镜M和N.让一束光依次被这两面镜子反射.最后射到墙上,形成一个光点。按压两镜之间的桌面,观察墙上光点位置的变化。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图3.2—3弹簧发生形变后对小车有弹力的作用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已学过力的相关知识。

任务:(1)简述弹力的定义;(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弹力”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24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教师针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课制定教学目标,其中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教学目标的是( )。

A.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B.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通过实验探究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D.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点击查看答案
热门考试 全部 >
相关试卷 全部 >
账号:
你好,尊敬的上学吧用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谢谢您的反馈

您认为本题答案有误,我们将认真、仔细核查,
如果您知道正确答案,欢迎您来纠错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上学吧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上学吧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上学吧”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上学吧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