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城市经济管理属于()层面的经济管理。

A.宏观

B.微观

C.中观

D.政府

E.企业

查看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更多“城市经济管理属于()层面的经济管理。”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中观层面的城市管理包括()
A、城市经济管理

B、城市社会事务管理

C、城市环境管理

D、综合执法管理

E、城市空间管理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我国管理科学的发展历程表明()
A、我国一贯注重不同层面的管理

B、计划经济时代关注宏观层面的管理

C、市场经济时代注重微观层面的管理

D、忽视了中观层面的城市与区域管理

E、全面关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的管理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以下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一组材料:

  材料1

  1979~1991年市场化改革的过程,可划分为三个小阶段:

  1979~1984年,是经济调整与改革的起步阶段,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其重点是农村改革,核心是解散人民公社、农村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改革则处于试点、探索阶段,创办了经济特区,对国企放权让利,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与经济责任制。

  1984~1988年,是推行全面经济改革的阶段,改革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成为主要形式,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从宪法上确认与保护了私营经济,国有企业探索了租赁制、股份制,新工人实行劳动合同制,颁布《企业破产法》,价格管理由过去的调整为主改为放开为主,农产品生产由统购改为合同订购。

  1988~1991年,这一阶段的主线是治理整顿、维护稳定。在微观层面上,市场化程度仍在提高,各种票证逐步消亡,非公有制经济仍在以各种形式发展。1990年底上海、深圳成立了证券交易所,1991年底已有14家上市公司,1991年中国第一支B股在上海发行等等。

  1992年之后中国市场化改革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这一时期,市场化水平有了迅速提高。放开粮价、汇率并轨、分税制出台、颁布公司法、合同法等。1997年之后国企改革进入最后攻坚阶段,我国的市场化改革正不断向纵深发展。

  材料2

  (1) 改革以来,我国大幅度减少指令性计划,总体上实行指导性计划。目前,已全部取消了农业生产领域的指令性计划,工业指令性计划产品也由1980年的120种减少到目前的12种,仅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4.1%。

  (2)

三种价格形式在各类商品定价中的比重

年份

1978

1985

1988

1991

1993

农产品收购

国家定价%

国家指导价%

市场调价%

94.4

 

5.6

37.0

23.0

40.0

24.0

19.0

57.0

22.2

20.0

57.8

10.3

7.0

82.7

零售商品

国家定价%

国家指导价%

市场调价%

97.0

 

3.0

47.0

19.0

34.0

28.9

21.8

49.3

20.9

10.3

68.8

12.0

4.0

84.0

工业生产资料

国家定价%

国家指导价%

市场调价%

100.0

 

 

 

 

36.0

18.3

45.7

12.0

7.0

81.0

 

  材料3

  (1)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

年份

1952  1957  1965  1978  1988  1993  1998

GDP(亿元)

679  1068  1716  3624  14928  34634  79553

人均GDP(亿元)

119   168  240  379  1355  2939   6404

 

  (2)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经济学史专家安格·麦迪逊的计算结果,中国的GDP总量占世界GDP总量,1952年为5.2%,1978年为5.0%,1995年这一比重超过11%。这是因为1978~1995年期间,中国GDP平均增长率上升为7.49%,而世界GDP平均增长率下降为2.7%。

  我国谷物、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以及钢、煤、水泥、化肥、电视机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发电量、棉布、化学纤维产量居世界第二位;茶叶、大豆、甘蔗产量居世界第三位;糖、原油产量分别居世界第四、五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上的排名已经上升到第七位。

  (3) 改革开放这二十年,告别了“大锅饭”,告别了凭票供应,告别了缺衣少食的贫困年代,中国人民的生活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1949年到199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44元增加到2162元,提高了48倍,其中最近这20年就增加了2028元。城里人的生活水平也得到迅速提高,1949年年人均现金收入不足100元,1957年达到254元,1978年提高到343元,1998年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425元,扣除物价因素,最近这20年实际增长2.2倍。

  请回答: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以下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一组材料:

  材料1

  1979~1991年市场化改革的过程,可划分为三个小阶段:

  1979~1984年,是经济调整与改革的起步阶段,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其重点是农村改革,核心是解散人民公社、农村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改革则处于试点、探索阶段,创办了经济特区,对国企放权让利,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与经济责任制。

  1984~1988年,是推行全面经济改革的阶段,改革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成为主要形式,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从宪法上确认与保护了私营经济,国有企业探索了租赁制、股份制,新工人实行劳动合同制,颁布《企业破产法》,价格管理由过去的调整为主改为放开为主,农产品生产由统购改为合同订购。

  1988~1991年,这一阶段的主线是治理整顿、维护稳定。在微观层面上,市场化程度仍在提高,各种票证逐步消亡,非公有制经济仍在以各种形式发展。1990年底上海、深圳成立了证券交易所,1991年底已有14家上市公司,1991年中国第一支B股在上海发行等等。

  1992年之后中国市场化改革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这一时期,市场化水平有了迅速提高。放开粮价、汇率并轨、分税制出台、颁布公司法、合同法等。1997年之后国企改革进入最后攻坚阶段,我国的市场化改革正不断向纵深发展。

  材料2

  (1) 改革以来,我国大幅度减少指令性计划,总体上实行指导性计划。目前,已全部取消了农业生产领域的指令性计划,工业指令性计划产品也由1980年的120种减少到目前的12种,仅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4.1%。

  (2)

三种价格形式在各类商品定价中的比重

年份

1978

1985

1988

1991

1993

农产品收购

国家定价%

国家指导价%

市场调价%

94.4

 

5.6

37.0

23.0

40.0

24.0

19.0

57.0

22.2

20.0

57.8

10.3

7.0

82.7

零售商品

国家定价%

国家指导价%

市场调价%

97.0

 

3.0

47.0

19.0

34.0

28.9

21.8

49.3

20.9

10.3

68.8

12.0

4.0

84.0

工业生产资料

国家定价%

国家指导价%

市场调价%

100.0

 

 

 

 

36.0

18.3

45.7

12.0

7.0

81.0

 

  材料3

  (1)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

年份

1952  1957  1965  1978  1988  1993  1998

GDP(亿元)

679  1068  1716  3624  14928  34634  79553

人均GDP(亿元)

119   168  240  379  1355  2939   6404

 

  (2)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经济学史专家安格·麦迪逊的计算结果,中国的GDP总量占世界GDP总量,1952年为5.2%,1978年为5.0%,1995年这一比重超过11%。这是因为1978~1995年期间,中国GDP平均增长率上升为7.49%,而世界GDP平均增长率下降为2.7%。

  我国谷物、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以及钢、煤、水泥、化肥、电视机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发电量、棉布、化学纤维产量居世界第二位;茶叶、大豆、甘蔗产量居世界第三位;糖、原油产量分别居世界第四、五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上的排名已经上升到第七位。

  (3) 改革开放这二十年,告别了“大锅饭”,告别了凭票供应,告别了缺衣少食的贫困年代,中国人民的生活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1949年到199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44元增加到2162元,提高了48倍,其中最近这20年就增加了2028元。城里人的生活水平也得到迅速提高,1949年年人均现金收入不足100元,1957年达到254元,1978年提高到343元,1998年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425元,扣除物价因素,最近这20年实际增长2.2倍。

  请回答: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以下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一组材料:

  材料1 1979—1991年市场化改革的过程,可划分为三个小阶段:

  1979—1984年,是经济调整与改革的起步阶段,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其重点是农村改革,核心是解散人民公社、农村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改革则处于试点、探索阶段,创办了经济特区,对国企放权让利,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与经济责任制。

  1984—1988年,是推行全面经济改革的阶段,改革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成为主要形式,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从宪法上确认与保护了私营经济,国有企业探索了租赁制、股份制,新工人实行合同制,颁布《企业破产法》,价格管理由过去的调整为主改为放开为主,农产品生产由统购改为合同定购。

  1988—1991年,这一阶段的主线是治理整顿、维护稳定。在微观层面上,市场化程度仍在提高,定量票证逐步消亡,非公有制经济仍在以各种形式发展。1990年底上海、深圳成立了证券交易所,1991年底已有14家上市公司,1991年中国第一支B股向海外发行,等等。

  1992年之后中国市场化改革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这一时期,市场化水平有了迅速提高。放开粮价、汇率并轨、分税制出台、颁布公司法、合同法等。1997年之后国企改革进入最后攻坚阶段,我国的市场化改革正不断向纵深发展。

  材料2 ①改革以来,我国大幅度减少指令性计划,总体上实行指导性计划。目前,已全部取消了农业生产领域的指令性计划,工业指令性计划产品也由1980年的120种减少到目前的12种,仅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4.1%。

  ②三种价格形式在各类商品定价中的比重

  

年份

1978

1985

1988

1991

1993

农产品收购

国家定价%

94.4

37.0

24.0

22.2

10.3

国家指导价%

23.0

19.0

20.0

7.0

市场调节价%

5.6

40.0

57.0

57.8

82.7

零售商品

国家定价%

97.0

47.0

28.9

20.9

12.0

国家指导价%

19.0

21.8

10.3

4.0

市场调节价%

3.0

34.0

49.3

68.8

84.0

工业生产资料

国家定价%

100.0

36.0

12.0

国家指导价%

18.3

7.0

市场调节价%

45.7

81.0

  材料3 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

  

年份

1952

1957

1965

1978

1988

1993

1998

GDP(亿元)

679

1068

1716

3624

14928

34634

79553

人均GDP(元)

119

168

240

379

1355

2939

6404

  ②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经济学史专家安格·麦迪逊的计算结果,中国的GDP总量占世界GDP总量,1952年为5.2%,1978年为5.0%,1995年这一比重超过11%。这是因为1978—1995年期间,中国GDP平均增长率上升为7.49%,而世界GDP平均增长率下降为2.7%。

  ③我国谷物、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以及钢、煤、水泥、化肥、电视机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发电量、棉布、化学纤维产量居世界第二位;茶叶、大豆、甘蔗产量居世界第三位;糖、原油产量分别居世界第四、五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上的排名已经上升到第七位。

  ④改革开放这20年,告别了“大锅饭”,告别了凭票供应,告别了缺衣少食的贫困年代,中国人民的生活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1949年到199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44元增加到2162元,提高了48倍,其中最近这20年,就增加了2028元。城里人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迅速提高,1949年年人均现金收入不足100元,1957年达到254元,1978年提高到343元。1998年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425元,扣除物价因素,最近这20年实际增长2.2倍。

  请回答: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甲集团(上市公司)是ABC会计师事务所的常年审计客户。A...

甲集团(上市公司)是ABC会计师事务所的常年审计客户。A注册会计师负责审计甲集团2015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中与分析程序相关的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1)由于A注册会计师连续对甲集团审计了3年,甲集团经营状况较稳定,且无重大重组等其他事项,故决定在风险评估阶段不再实施分析程序,更多的通过观察和检查程序获取证据。 (2)A注册会计师决定针对营业收入项目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A注册会计师基于对甲集团的相关预算情况、行业发展状况、市场份额、可比的行业信息、经济形势和发展历程的了解,确定期望值。 (3)A注册会计师对应付账款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将负债类的重要性作为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可接受的差异额。 (4)甲集团下属子公司可能存在导致本集团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特别风险,A注册会计师将其判断为重要组成部分,但因其规模较小,故决定对其在集团层面实施分析程序。 (5)A注册会计师对销售费用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确定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可接受的差异额为80万元,实际差异为200万元。A注册会计师就超出可接受差异额的120万元询问了管理层,并对其答复获取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6)A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提出的审计调整建议,甲集团均已经调整完毕,因此认为无需在临近审计结束时运用分析程序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 要求:针对上述第(1)至第(6)项,逐项指出A注册会计师的做法是否恰当。如不恰当,提出改进建议。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部门属于专业经济管理部门,即实施行业管理的部门。

A.错误

B.正确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不属于从城市经济管理职能的是( )

A、组织

B、规划

C、调控

D、服务

E、惩戒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什么是海洋经济管理?我国海洋经济管理有哪些层次?...

什么是海洋经济管理?我国海洋经济管理有哪些层次?

点击查看答案
热门考试 全部 >
相关试卷 全部 >
账号:
你好,尊敬的上学吧用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谢谢您的反馈

您认为本题答案有误,我们将认真、仔细核查,
如果您知道正确答案,欢迎您来纠错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上学吧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上学吧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上学吧”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上学吧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