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由于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引起了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和自然生态严重失衡,其表现不包括()。

A.物种灭迹

B. 土地退化

C. 增加疾病种类

D. 植被破坏

查看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更多“由于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引起了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和…”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以下是关于我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材料: 材料l 中国可利用的水资源仅占世界的7%,全圆年人均淡水量24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长江以南的水资源占全国的80%,长江以北占20%,其人均占有量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0。1999年全国年污水排放总量为606亿立方米,其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缺水的北方农业.采用传统的漫灌方法,浪费十分严重。1998年中国长江等流城发生特大洪灾。表面上是水多了,实质上是森林过度采伐,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蓄水保水作用减弱所致。摘自《光明日报》2001年5月21日 材料2 当人类改造自然能力显著提高,有能力迅速将自然环境和物质转化为经济效益之后,就往往偏爱于眼前利益,忽略了所取得效益的由来和根本。演变为国家、地区、部门、集团对资源的竞相占有,甚至导致总体失控,进而遭到自然界的报复。滥垦滥伐导致水土流失;围垦河湖滩地导致洪水泛滥,不注意珍惜和合理配置、节约、保护水资源导致干旱缺水,超采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等,都是明显的例证。摘自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全国水利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水资源危机日益突出,把海水转化为淡水的海水淡化工程日益获得广泛应用。反渗透技术已相当成热,并有约20年的经验积累,已成为海水制取饮用水最廉价的方法。目前世界淡化水日产量已达到2700万立方米,并以10%~30%的年增长率攀升。实施此项工程的不仅有中东国家,还有芙圆、俄罗斯、日本、意大利等许多发达国家的部分地区。其中美国有一家反渗透淡化厂规模就达到日产38万吨。大型海水淡化吨成本一般在1芙元左右或以下,在许多国家其价格与自来水价格相差无几或接近持平。相比之下,我国海水淡化事业进展缓慢,在整个40年的发展过程中每跨一步都要经历10年之久。1958年起步,1965年开始研究反渗透技术.1986年建设日产3000吨的海水淡化装置,1997年建成舟山日产500吨海水反渗透淡化装置,与国际水平相差甚远。造成我圆海水淡化进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思想不够解放,担心海水淡化技术不可靠,成本过高等等。摘自《中国化工报》2001年3月10日 材料4 甘肃省张掖自古并不缺水,历史上黑河充沛的水量,曾经浇筑了河西走廊的辉煌,而张掖就位于河西走廊的腹地,人称“金张掖”。但是随着人口和耕地的增长,近几十年来,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了。为了缓解水事矛盾,100多万张掖农民在调整农业结构的时候,把水的压力变为动力。以节水为出发点,选择节水而高效的种植业品种。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实现节水与增收双赢.而且转变了农业生产方式。使农业发展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最终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摘自《人民日报》2001年5月22日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2,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的原理,分析我国水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3,分析人们在解决水资源问题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矛盾转化原理。 (3)结合材料4,分析人类在应对水资源挑战的实践活动中主观目的和客观规律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以下是关于我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材料:

  材料1 中国可利用的水资源仅占世界的7%,全国年人均淡水量24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长江以南的水资源占全国的80%,长江以北占20%,其人均占有量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0。1999年全国年污水排放总量为606亿立方米,其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缺水的北方农业,采用传统的漫灌方法,浪费十分严重。1998年中国长江等流域发生特大洪灾,表面上是水多了,实质上是森林过度采伐,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蓄水保水作用减弱所致。

  材料2 当人类改造自然能力显著提高,有能力迅速将自然环境和物质转化为经济效益之后,就往往偏爱于眼前利益,忽略了所取得效益的由来和根本,演变为国家、地区、部门、集团对资源的竞相占有,甚至导致总体失控,进而遭到自然界的报复。滥垦滥伐导致水土流失;围垦河湖滩地导致洪水泛滥;不注意珍惜和合理配置、节约、保护水资源导致干旱缺水;超采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等,都是明显的例证。

  材料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水资源危机日益突出,把海水转化为淡水的海水淡化工程日益获得广泛应用。反渗透技术已相当成熟,并有约20年的经验积累,已成为海水制取饮用水最廉价的方法。目前世界淡化水日产量已达到2700万立方米,并以10%—30%的年增长率攀升。实施此项工程的不仅有中东国家,还有美国、俄罗斯、日本、意大利等许多发达国家的部分地区。其中美国有一家反渗透淡化水厂规模就达到日产38万吨。大型海水淡化每吨成本一般在1美元左右或以下,在许多国家其价格与自来水价格相差无几或接近持平。

  相比之下,我国海水淡化事业进展缓慢,在整个40年的发展过程中每跨一步都要经历10年之久。1958年起步,1965年开始研究反渗透技术,1986年建设日产3000吨的海水淡化装置,1997年建成舟山日产500吨海水反渗透淡化装置,与国际水平相差甚远。造成我国海水淡化进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思想不够解放,担心海水淡化技术不可靠,成本过高等等。

  材料4 甘肃省张掖自古并不缺水,历史上黑河充沛的水量,曾经浇筑了河西走廊的辉煌,而张掖就位于河西走廊的腹地,人称“金张掖”。但是随着人口和耕地的增长,近几十年来,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了。为了缓解水事矛盾,100多万张掖农民在调整农业结构的时候,把水的压力变为动力,以节水为出发点,选择节水而高效的种植业品种,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实现节水与增收双赢,而且转变了农业生产方式,使农业发展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最终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请回答: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人因自然而生,人不能脱离自然而存在,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构成了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然而审视人类文明历程,因为资源粗放利用,自然过度开发、污染疏于治理导致生态环境衰退,继而引发文明危机的教训极为深刻。无论是荒漠化导致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两大文明陨灭,还是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发生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无不说明()的深刻道理。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取之思尽,用之思绝

B.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C.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D.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主要原则包括( )。

A.坚持以人为本,引导人口与经济在国土空间合理、统一分布,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和城乡人民都享有均等化公共服务

B.坚持集约开发,引导产业相对集聚发展,人口相对集中居住,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其他城镇点状分布的城镇化格局,提高土地、水、气候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C.坚持尊重自然、开发必须以保护好自然生态为前提,发展必须以环境容量为基础,确保生态安全,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D.坚持城乡统筹,防止城镇化地区对农村地区的过度侵蚀,同时也为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提供必要的空间

E.坚持陆海统筹,强化海洋意识,充分考虑海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做到陆地开发与海洋开发相协调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工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水资源的污染和短缺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 我国水资源的状况,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形势非常严峻”,具体来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我国人多水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北方缺水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近几年来出现了严重旱情。 (2)水资源的污染波及全国。水资源的污染是一个具有全国性的问题,而越是丰水区,越是大城市,越是人口密集的地区,污染越严重,结果丰水区出现水质性缺水的现象。 (3)用水效率低和过度开发并存。严重缺水的黄河流域农业灌溉方式大量采用的还是大水漫灌方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于发达国家,很多城市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过度开采,开采率达到98%,远远超出40%的警戒线。 要求: 1.围绕上述材料以《加强水资源保护刻不容缓》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2.观点鲜明、内容充实、论述深刻、层次清晰,不得抄袭材料。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主要原则包括( )。

A.坚持以人为本,引导人口与经济在国土空间合理、统一分布,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和城乡人民都享有均等化公共服务

B.坚持集约开发,引导产业相对集聚发展,人口相对集中居住,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其他城镇点状分布的城镇化格局,提高土地、水、气候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C.坚持尊重自然、开发必须以保护好自然生态为前提,发展必须以环境容量为基础,确保生态安全,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D.坚持城乡统筹,防止城镇化地区对农村地区的过度侵蚀,同时也为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提供必要的空间

E.坚持陆海统筹,强化海洋意识,充分考虑海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做到陆地开发与海洋开发相协调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请教:2011年政法干警考试《文化综合》模拟冲刺试卷(1)第2大题第2小题如何解答?
【题目描述】

37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在生产方式相对落后、严重依赖本地自然资源的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存在着“生活贫困一人口增长一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现象。下面的模式图常被用作解释这些地区的贫困原因.图中的箭头表示因素间的相互作用。

(1)在上述模式的三个关联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箭头①反映人口增长过快,可能会带来环境恶化,其主要表现是:

A.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如土地、森林等;

B.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贫困和人口增长相互制约,其中箭头②主要表现为:

【我提交的答案】:

【参考答案分析】:

(1)人口增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产生各种环境污染

(2)教育落后、计划生育不普及或欠缺相关知识社会保障不完善。需要较多子女来防病养老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数量增长迅速(注:答对其中两点即可得分)

【我的疑问】(如下,请求专家帮助解答)

          怎么填写

点击查看答案
热门考试 全部 >
相关试卷 全部 >
账号:
你好,尊敬的上学吧用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谢谢您的反馈

您认为本题答案有误,我们将认真、仔细核查,
如果您知道正确答案,欢迎您来纠错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上学吧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上学吧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上学吧”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上学吧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