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简述财政、金融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查看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更多“简述财政、金融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相关的问题

第1题

解读中央银行《2006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于2007年2月19日发布《2006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为内容摘要:

  2006年,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济运行总体形势较好。消费需求增长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位趋缓,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居民收入、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均有较大幅度提高;价格走势总体平稳。

  2006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CDP)20.9万亿元,增长10.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1.5%。2006年,针对我国经济中出现的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贸易顺差过大及环境、资源压力加大等问题,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采取综合措施大力回收银行体系流动性,除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外,分三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共1.5个百分点。发挥利率杠杆作用,两次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引导投资和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加快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优化信贷结构。与此同时,支持金融市场和直接融资发展,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

  在金融宏观调控措施的综合作用下,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势头有所缓解,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进入2006年下半年以来,货币信贷增速逐月放缓。截至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增长速度由年度最高点的19.2%降至16.9%,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速由最高点的16.3%降至15.1%,中长期贷款快速增长势头也趋于减弱,与宏观调控的总体要求基本适应,促进了全年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总体上看,随着宏观调控和结构性调整的各项政策措施有效落实,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有所缓解,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但也要看到,当前投资、信贷回落的基础还不稳固,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整体通货膨胀压力有所加大,消费率过低、储蓄率过高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仍是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2007年,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按照2007年GDP预计增长8%左右、消费价格指数上涨预计不超过3%的初步考虑,货币信贷总量预期目标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6%左右。

  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改进金融宏观调控,加强流动性管理,合理控制货币信贷增长。在维护总量平衡的同时,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强数量型调控与价格型调控的协调配合,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加快金融市场发展,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评论:

  《2006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作为2006年最后一份大型报告,对2006年国内国际经济环境走势和货币政策执行效果进行了总结性描述,透露出较《月度金融运行报告》更为丰富的内容。总的来看,中央银行对2006年的货币政策调控和国内经济走势较为满意,同时,保持了对2007年信贷投资和通货膨胀反弹的较强警惕。

  从中央银行的基调以及报告中公布的各项数据中,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国内经济的上升周期短期内难以逆转,企业利润的上升、投资和信贷的较快增长以及物价上升等情况将使得加息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一)整篇报告的整体印象:中央银行对2006年宏观调控效果较为满意,稳健的货币政策将会在2007年延续,四大问题将成为2007年国家解决和改善的重点。

  报告中提到:2006年,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济运行总体形势较好……在金融宏观调控措施的综合作用下,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势头有所缓解,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总体上看,随着宏观调控和结构性调整的各项政策措施有效落实,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有所缓解,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

  2006年GDP增长10.7%,CPI上涨1.5%,是典型的“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运行状况。特别是在中央银行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上调贷款利率,并大量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回笼流动性之后,2006年下半年的M2增长率、信贷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都有明显下降,因此,中央银行的调控措施在2006年是较为成功的。这也使得中央银行在2007年不会改变其2006年稳健货币政策的基调,持续回笼流动性,控制土地、信贷的政策不会改变。

  此外,中央银行在报告中反复提到了国家目前急需解决的四大问题,分别是: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贸易顺差过大及环境、资源压力加大,整个2007年国家都会围绕这四个方面出台各种调控措施。  

  (二)报告中对M2增长目标、国内物价、利率市场改革、国内经济运行状况等方面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新的观点。

  总体上,第四季度的报告是对中央银行前期观点的总结,绝大多数的观点基本与前期类似,只有个别地方有差别,或是公布了新的数据,或是对一些问题作出了新的解释,值得投资者特别关注。

  1.解释了2007年的M2增长目标为何定在16%的水平。报告中指出:按照 2007年CDP预计增长8%左右、消费价格指数上涨预计不超过3%的初步考虑,货币信贷总量预期目标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6%左右。

  按照历史的经验,M2的目标水平是当前CDP的增长水平加上当前物价水平,再加上5%的经验溢价。这种制定M2目标的方法在历史上多次被使用,但在货币政策报告中提出来还是第一次。

  由于8%的GDP增长目标较为保守,市场专家学者普遍预计2007年的GDP增速将达到10%的水平,因此对应的M2增长目标也会有所上升。此次中央银行公布该估算方法,可能是在向市场暗示,M2的增长目标是相对保守的,最后有上调的可能。

  同时,在中央银行提出的四大问题当中,只提到了信贷增长过快,并不像以往提到货币信贷增长过快的说法,删去了货币增长过快的问题。综合来看,我们认为2007年16%的M2增长目标只是一个软指标,并不是非要达到不可。若2007年出现实际的偏离,中央银行就会像2005年那样,多次修改当年的M2增长目标。

  2.中央银行报告中再次表明了其对目前物价和国内利率水平的看法,将加重市场对未来加息的预期。报告中提到:未来价格上行风险有所加大,价格稳定面临潜在压力。虽然部分行业产能增长较快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落,有助于抑制相关产品价格上升,但价格上行风险加大。中国人民银行2006年第四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对物价预期不乐观,未来物价预期指数继续上升,是1999年开展调查以来的最高点。灵活运用利率工具,提高价格型工具的调控效果,逐步发挥价格杠杆在货币政策调控中的重要作用。

  由于2006年12月的CPI大幅上升,使得市场对加息的问题极度敏感。在此时期,中央银行在报告中再次提到了这个问题,表明了若未来物价上升,则利率有可能上调的态度。

  同时,报告中存款变动数据显示,当前国内存款受资本市场活跃的影响较大,短期化趋势严重。居民和企业的活期存款增加,定期存款减少,存款不稳定程度增加。因此,提高利率以便提高存款的稳定性,是利率上调的又一主要原因之一。

  3.对2006年12月份流动性突然增加的原因作出了说明,财政存款的巨幅减少是主要原因。第四季度报告指出:12月份受财政集中拨付等因素影响,基础货币增速有所加快。12月当月财政存款下降0.5万亿元,12月末基础货币余额迅速增至7.8万亿元,同比增长20.9%,比年初增加1.34万亿元,同比多增7936亿元。

  这说明,2006年12月份财政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规模大幅减少,短短一个月时间就少了5000多亿元,相当于向市场投放了大约5000亿元的基础货币,从而造成12月份和2007年1月初市场的流动性大幅增加。

  4.2006年人民币对外币升贬不一,导致人民币的升值对国内经济的冲击低于预期。报告中提到:2006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7.8087元/美元,比年初升值2615点,升值幅度为3.35%。2006年末人民币对欧元汇率比年初贬值5.43%、对日元汇率升值5.95%。日均波幅为40个基点,较汇改以来至2005年末日均波幅17个基点明显扩大。

  这里的数据暗示了这么一个观点,2006年人民币只是对美元和日元升值较多,但对其他国家的货币,如欧元还是严重贬值。与其说是人民币的升值快,还不如说是美元贬值快。

  正是人民币对许多国家的货币还是处于贬值的情况,导致一年多来人民币升值对国内出口的紧缩效应并不明显,从而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也不大。

  5.2006年期间,1年期中央银行票据收益率是中央银行引导向上的结果。报告中提到:2006年全年累计发行中央银行票据3.65万亿元,同比多发行8600亿元,年底中央银行票据余额3.03万亿元。同时,引导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利率稳步上行,全年1年期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利率上升90个基点,进而影响货币市场利率逐步回升,发挥市场利率调节资金供求关系的作用。

  在报告中用了“引导”一词,说明在2006年的中央银行票据招标中,招标利率受到了中央银行的向上引导,并不只是受商业银行投标行为的影响。

  我们认为,目前1年期市场利率主要是受1年期中央银行票据招标利率的影响,1年期中央银行票据利率水平实际上是国内最重要的市场利率水平。相比之下,1年期法定存款利率水平并不特别重要,由于1年期中央银行票据利率水平在2006年底已明显提升,已经较大程度实现了再次加息的效果,而法定存款利率水平提不提升对市场的实际影响力并不是特别大。

  6.2006年加息后中期资金成本上升较快。2006年法定存款利率的上调表现为,越是长期存款上调的幅度越大,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上调幅度大于 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上调幅度。同时,中央银行的数据表明,保险公司的长期协议存款利率也明显上升,二者明显加重了银行对于3~5年的定期存款的运作压力,可能会出现中长期资金成本收益倒挂的结果。

  报告中指出:2006年,单笔金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人民币协议存款利率除第二季度略有下降外,整体呈上升走势。受存款基准利率上调的影响,下半年人民币协议存款利率有所上升。第四季度,61个月期协议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17%,比上季度提高0.16个百分点,37个月期协议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19%,比上季度提高0.47个百分点。

  然而,根据债券收益率显示,2006年8月加息后债券收益率不升反降,这说明银行的中长期资金收益水平在资金成本上升之后,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在下降,风险相应加大了。

  7.中央银行基本上认同国内经济正处于一个上升周期当中,主要工业行业实现利润全面增长。报告中提到:2006年,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2个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超过16.6%的全国水平,其中重工行业增势强劲,有色、建材、机械、化工部门增长最快。企业产销衔接状况较好,37个行业的产销率超过97%,其中电力、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烟草、石油加工等最高,纺织也名列前茅。主要工业行业实现利润全面增长,新增利润过于集中于上游行业的状况明显改善,煤炭、石化、冶金、有色、建材五大行业新增利润占全部新增利润的51.1%,同比降低16个百分点。绝大多数行业利润率呈上升态势,如纺织、轻工行业销售收入利润率分别为3.63%和4.81%,分别比上年提高0.2个和0.23个百分点,为2002年以来最高水平。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热情很高,采掘业增长25.4%,其中有色增幅达到67.8%;制造业增长29.4%,其中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橡胶制品、饮料、通用设备、金属制品等行业的投资增幅超过50%。

  问题:货币政策制定有何依据?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利率市场化的作用包括( )。

A.有利于提高资金资源的配置效率

B.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投融资质量

C.可以促进金融机构管理模式的转变

D.有助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E.有助于更好地发挥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利率市场化的作用包括( )。

A.有利于提高资金资源的配置效率

B.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投融资质量

C.可以促进金融机构管理模式的转变

D.有助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E.有助于更好地发挥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2005年财政政策定位:由“积极”到“稳健”。

  (一)政策出台:中央政府决策调整财政政策。2005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根据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巩固宏观调控成果的要求,明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意味着,稳健的财政政策将于2005年全新登场。

  (二)政策背景:“稳健”是当前经济发展变化的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再适应当前经济形势的发展。1998年以来,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以扩大内需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中国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直到2004年,7年间中国累计发行长期建设国债9100亿元,拉动形成的投资总规模为5万亿左右,每年拉动GDP增长1.5到2个百分点。这些对于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化解国民经济运行周期低迷阶段的种种压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均起了显著的作用。但随着2003年中国国民经济由相对低迷逐渐走向稳定高涨,GDP增长速度跨入9%以上的区间,并在2004年一季度继续高攀9.7%,经济进入了新一轮扩展期,人们对于投资过旺、经济偏热的关注迅速上升。另一方面,财政自身的风险也迅速加大。目前中国已经累积了2万多亿元国债规模,特别是近3年来赤字规模连续3年突破:3000亿元,2002年及2003年财政赤字连续两年达到3198亿元,创下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值。于是政府在这种背景下把积极的财政政策调整为稳健的财政政策。

  (三)政策内容:稳健财政政策的“十六字”方针。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

  问题:

  请运用政策调整的相关理论,分析我国财政政策调整的原因和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当前中国经济是否过热?对这个问题,国内经济界人士认识不大一致,而且标准也不完全一样。①我认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总体上是正常的,但在部分行业已局部出现过热的苗头。

当前的经济加速增长,是多年坚持改革开放的成果,更是近几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及其他一系列宏观政策的结果。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政府对经济发展加强了宏观调控,实现了“软着陆”,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入了WTO,国民经济中的各种关系已逐渐理顺,经济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的新阶段。

②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为经济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是投资,投资增长率都大大高于经济增长率。2002年的投资增长率为17.4%,2003年上半年投资同比增长31.1%,其中集体投资增长37.8%,个体经济投资增长14.1%,利用外资增长44.1%。这必将为下半年和2004年的经济增长打下牢固基础。特别是国债的扩大发行和民间投资的增加,更为建设规模的扩大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到2002年底,中国已发行长期建设国债6600亿元,带动银行信贷和其他资金形成了3万多亿元投资规模,2003年又发行1400亿国债,这对新建重大工程、加强技术改造、提高供给能力发挥了重大作用。

中国仍将是国际投资的热土。③2002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527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跃居全球第一位,独占鳌头。2003年第一季度中国吸收外资229.8亿美元,实际使用130.7亿美元,同比增长56.7%。第二季度由于一些跨国公司推迟或取消了原定的来华商谈项目计划,使引资规模有所减少,但这只是一种暂时现象。正如美国摩根大通公司的研究报告指出的那样,中国对外商投资的基本吸引力——中国市场的逐步开放和市场的巨大潜力以及巨大的廉价劳动力供应——未变。④因此,“非典”一经缓解,外资必将大量涌入,中国将是国际资本的长久投资热土。初步预测,2003年实际引资总额将接近600亿美元,为历史最高水平。

在某些部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已出现了过热的迹象。第一,投资率过高,投资结构不尽合理。盲目建设、重复建设多。第二,金融信贷膨胀。第三,有的产业发展过快,冶金、汽车、化工、建材等行业都出现了投资建厂、扩大规模的热潮。连效率低下的小厂也重新大扩展。对此必须加以重视,并加以防范。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企业要加强自我约束,科技、中介机构要加强论证工作。尤其是钢铁、汽车、房地产等目前特别“红火”的产业和企业,对未来的市场需求和竞争要进行更多的分析和预测,对技术和资源等方面的约束也要有清醒的估计,不能盲目地扩大生产建设规模,否则在三年后将会出现产品的大量过剩和效益的大幅下降,很多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将会被迫破产或被国内外强势企业兼并。

文中各段画线处有语病的一句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二、阅读以下文字,完成92~97题。

当前中国经济是否过热?对这个问题,国内经济界人士认识不大一致,而且标准也不完全一样。①我认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总体上是正常的,但在部分行业已局部出现过热的苗头。当前的经济加速增长,是多年坚持改革开放的成果,更是近几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及其他一系列宏观政策的结果。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政府对经济发展加强了宏观调控,实现了“软着陆”,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入了WTO,国民经济中的各种关系已逐渐理顺,经济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的新阶段。 ②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为经济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是投资,投资增长率都大大高于经济增长率。2002年的投资增长率为17.4%,2003年上半年投资同比增长31.1%,其中集体投资增长37.8%,个体经济投资增长14.1%,利用外资增长44.1%。这必将为下半年和2004年的经济增长打下牢固基础。特别是国债的扩大发行和民间投资的增加,更为建设规模的扩大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到2002年底,中国已发行长期建设国债6600亿元,带动银行信贷和其他资金形成了3万多亿元投资规模,2003年又发行1400亿国债,这对新建重大工程、加强技术改造、提高供给能力发挥了重大作用。 中国仍将是国际投资的热土。③2002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527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跃居全球第一位,独占鳌头。2003年第一季度中国吸收外资229.8亿美元,实际使用130.7亿美元,同比增长56.7%。第二季度由于一些跨国公司推迟或取消了原定的来华商谈项目计划,使引资规模有所减少,但这只是一种暂时现象。正如美国摩根大通公司的研究报告指出的那样,中国对外商投资的基本吸引力——中国市场的逐步开放和市场的巨大潜力以及巨大的廉价劳动力供应——未变。④因此,“非典”一经缓解,外资必将大量涌入,中国将是国际资本的长久投资热土。初步预测,2003年实际引资总额将接近600亿美元,为历史最高水平。 在某些部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已出现了过热的迹象。第一,投资率过高,投资结构不尽合理。盲目建设、重复建设多。第二,金融信贷膨胀。第三,有的产业发展过快,冶金、汽车、化工、建材等行业都出现了投资建厂、扩大规模的热潮。连效率低下的小厂也重新大扩展。对此必须加以重视,并加以防范。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企业要加强自我约束,科技、中介机构要加强论证工作。尤其是钢铁、汽车、房地产等目前特别“红火”的产业和企业,对未来的市场需求和竞争要进行更多的分析和预测,对技术和资源等方面的约束也要有清醒的估计,不能盲目地扩大生产建设规模,否则在三年后将会出现产品的大量过剩和效益的大幅下降,很多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将会被迫破产或被国内外强势企业兼并。 92.文中各段划线处有语病的一句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SECTION A CHINESE TO ENGLISH

Directions: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text into English.

完善国家计划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深化财政、税收、金融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预算决策和管理制度,加强对财政收支的监督,强化税收征管。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使金融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根据下列资料回答91一95题: 201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3年经济工作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求的是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速度,要求的是在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中实现增长。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要增加并引导好民间投资,同时在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又不会造成重复建设的基础设施领域加大公共投资力度。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充分发挥逆周期调节和推动结构调整的作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各级政府要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把钱用在刀刃上。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注意把握好度,增强操作的灵活性。要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保持贷款适度增加,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切实降低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成本。要继续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动摇。要高度重视财政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2013年我国经济工作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下列对宏观调控的理解中错误的是( )。

A.宏观调控的主体是市场,调控的客体是政府和企业

B.宏观调控是对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所进行的总量控制

C.宏观调控是一切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所共有的

D.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实现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利率市场化的作用包括()。

A. 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B. 利率市场化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投融资质量

C. 利率市场化有助于促进金融机构管理模式的转变

D. 利率市场化有助于促进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E. 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热门考试 全部 >
相关试卷 全部 >
账号:
你好,尊敬的上学吧用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谢谢您的反馈

您认为本题答案有误,我们将认真、仔细核查,
如果您知道正确答案,欢迎您来纠错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上学吧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上学吧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上学吧”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上学吧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