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背景材料:某项目部承担了某段公路工程的施工任务,包括路基工程、路面工程两部分。在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过程中,项目经理对技术部提出了下列具体要求:1.该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有:

(1)施工方法和土石方的调配方案;

(2)项目总进度计划;

(3)机械设备配置情况;

(4)布置好堆料点、运料线、行车路等。

2.编制的方法与步骤如下:

(1)研究分析有关资料,全面了解工程情况和施工条件;

(2)结合当地具体情况,选择施工方法,确定土石方调配方案、工点划分和施工顺序;

(3)按照施工方法及土石方调配资料,查有关技术定额,计算劳动力、施工机械需要量;

(4)按照施工进度计划及劳动力和施工机械分布情况,确定生活供应、材料供应、机械修理等组织工作及其机构分布,计算临时房屋需要量和机械修理设备的需要量。

问题:

1.该项目经理要求重点考虑的内容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欠妥的?请逐条回答。

2.就编制的方法与步骤,你认为还应该加上哪些重点内容(可只答条款,不要求具体顺序)?

查看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更多“背景材料:某项目部承担了某段公路工程的施工任务,包括路基工程…”相关的问题

第1题

背景资料

某集团公司项目经理部承担一段铁路工程施工,施工内容包括路基、桥梁(含制架梁)、隧道,不含铺轨。拟上场的队伍,为集团公司下属两个综合工程公司。

铁路为新建双线铁路,技术标准为时速250公里的客运专线铁路。标段中间有一座长大隧道,地质复杂,只有两个作业面。路基工程量比较多。

项目经理部进场后,进行了工区划分和任务分配,如下图。并要求各工区配置了相应的重要技术岗位,包括工区总工、安全长、工程部长、专业桥梁工程师、专业路基工程师。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一,项目部接到集团公司的指示,集团公司下属专业隧道公司必须参与施工,并以隧道口外1000m为施工分界。

事件二,专业隧道公司上报了初步的隧道施工机械,包括混凝土搅拌机、运输罐车、混凝土拖泵、变压器、风枪、锚杆台车、钢筋加工机械、高位水池及水管。

问题

1.请绘出现场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图。

2.针对图示,配置一工区所需架子队。

3.根据背景资料,指出项目部配置的技术岗位中缺少的几个重要岗位。

4.根据事件一,重新列表进行工区划分和任务分配。

5.针对事件二,请补充缺少的主要隧道施工机械。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某一级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其中包括大桥1 座、路基路面工程50 公里。建设单位将桥梁工程和路基路面工程分别发包给了两家施工单位,并签订了施工合同。某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承担了该公路工程的

施工监理任务,并签订了监理合同。监理合同中的部分内容如下:

①监理单位为本工程项目的最高管理者;

②监理单位应维护建设单位的权益;

③建设单位参与监理的人员,同时作为业主代表,负责与监理单位联系;

④上述业主代表可以向承包人下达指令;

⑤监理单位仅进行质量控制,而由业主来行使进度与费用控制;

⑥由于监理单位的努力,使合同工程提前完工时,监理单位与业主分享利益。

问题:

(1)该监理合同中有何不妥之处,为什么?

(2)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建立何种监理组织形式合适?为什么?答案: 去问答提问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案例2】某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其中包括桥梁(2座)、路基和路面工程(80km)。建设单位将桥梁工程和路基路面工程分别发包给了两家施工单位,并签订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某一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承担了该公路工程的施工阶段监理任务,并签订了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监理合同中部分内容如下:

(1)监理单位为本工程项目的最高管理者。

(2)监理单位应维护建设单位的权益。

(3)建设单位参与监理的人员,同时作为业主代表,负责与监理单位联系。

(4)上述业主代表可以向承包商下达指令。

(5)监理单位仅进行质量控制,而由业主来行使进度与投资控制任务。

(6)由于监理单位的努力,使合同工期提前时,监理单位与业主分享利益。

问题

(1)监理合同中有何不妥之处,为什么?

(2)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建立何种监理组织结构形式合适?为什么?请绘出组织结构示意图。

(3)路面工程施工过程中旁站工序或部位有哪些?

(4)按现行规定,公路工程项目的现场监理机构如何设置?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某施工单位承担了某国道二级公路K190+000~K191+900段路基施工任务。主要工程量包括:挖方3.5768万立方米、填方60.8925万立方米、换填片石13520立方米、20m中桥一座、涵洞9座等。施工单位进场后,首先召集各专业技术人员全面阅纸,进行了图纸会审,会审分三阶段进行:内部会审、外部会审和综合会审。会议内容主要包括:

(1)施工图是否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经济政策的有关规定;

(2)施工的技术设备条件能否满足设计要求;当采取特殊的施工技术措施时,现有的技术力量及现场条件有无困难,能否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的要求;

(3)有关特殊技术或新材料的要求,其品种、规格、数量能否满足需要及工艺规定要求;

(4)建筑结构与安装工程的设备与管线的接合部位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5)安装工程各分项专业之间有无重大矛盾;

(6)图纸的份数及说明是否齐全、清楚、明确。

会审中,施工单位针对K191+121处的软土地基,提出在软土中掺加生石灰的处理措施,以减少原设计方案中的换填片石。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在对现场详细调查后,认为该变更方案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更节省,均口头同意变更。施工单位在随后的施工中,就实施了石灰土方案。

【问题】

1.请指出上述图纸会审三阶段划分的错误之处。

2.会审的主要内容是否全面?如果不全面,请补充。

3.对于会审中出现的设计变更,施工单位正确的做法应如何?

4.公路施工中施工技术管理制度除上述的“图纸会审制度”“变更设计制度”外,请再列举至少5个技术管理制度。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在北方平原地区承建了一段长22km的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的路基、路面工程,该工程路面结构设计示意图如图3-1所示。

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进场后采用活动板房自建驻地项目部,驻地生活用房建设时充分考虑以人为本的理念:驻地力公用房面积考虑了下列各个部(或室)的要求:项目经理室、书记办公室。项目副经理办公室、各职能部门功公室(质检部、合同部、技术部、财务部、安全部等)、综合办公室、医务室、保安室、档案资料室、打印复印室。

事件二:施工单位在基层施工前,进行了各项标准试验,包括标准击实试验、B试验验、混合料的配比试验、结构强度试验等,其中路面基层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配合比设计流程图如图3-2所示。

事件三:施工单位进行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配合比设计后,将试验报告及试验材料提交监理工程师中心试验室审查批准。监理工程师审查试验报告后,即肯定并签认了施工单位的标准试验参数。

事件四:施工单位为加强对工地试验室的管理,制定了《试验、检测记录管理办法》及相关试验管理制度,现部分摘录如下:

(1)工地试验室对试验、检测的原始记录和报告应印成一定格式的表格,原始记录和报告要实事求是,字迹清楚,数据可靠,结论明确。同时应有试验、计算、复核、负责人签字及试验日期,并加盖项目公章。

(2)工程试验、检测记录应使用签字笔填写,内容应填写完整,没有填写的地方应划“—”不能留空。

(3)原始记录如果需要更改,作废数据应采用涂改液涂改,并将正确数据填在上方,同时加盖更改人印章。

问题:

1、写出图3-1中A的名称及图3-2中检测参数3可采用的试验方法。

2、补充事件一中驻地办公用房面积考虑时缺少的部(或室)。

3、写出事件二中B试验的名称以及图3-2步骤三种C设计、步骤四中D参数的名称。

4、判断事件三中监理工程师做法是否正确,如果正确,说明理由;如果错误,改正错误之处。

5、逐条判断事件四中《试验、检测记录管理办法》摘录内容是否正确,并改正错误。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条长21 km的二级公路的路基、路面工程,路基宽12 m,水泥混凝土路面。为保证测量工作质量和提高测量工作效率,项目部制定了详细的测量管理制度,要求如下:

(1)测量队对有关设计文件和监理签认的控制网点测量资料,由两人共同进行核对,核对结果应作记录,并进行签认,成果经项目技术主管复核签认,总工程师审核签认后方可使用。

(2)测量外业工作必须有多余观测,并构成闭合检测条件。

(3)对各工点、工序范围内的测量工作,测量组应自检、复核并签认,分工衔接的测量工作,由测量队或测量组进行互检、复核和签认。

(4)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和技术部门负责人要对测量队(组)执行测量复核签认制的情况进行检查,测量队对测量组执行测量复核签认制的情况进行检查,所有检查均应做好检查记录。

(5)测量记录与资料必须分类整理、妥善保管,并作为竣工文件的组成部分归档保存具体归档资料包括:

①交接桩资料、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有关测量控制网点、放样数据变更文件。

②各工点、各工序测量原始记录、观测方案布置图、放样数据计算书。

146+280~I<6+910为土质路堑,平均挖方深度约13m,最大挖深21.2 m,路段土质为细粒土。施工单位在进行路堑开挖时,先沿路线纵向挖出一条通道,再横向进行挖掘。由于该路段地下水位较高,iRN:T渗沟排除地下水,但路床碾压时出现了“弹簧”现象。经检查分析,出现“弹簧,,的原因是渗沟的排水效果不理想,路床下局部路段地下水排不了,导致毛细水上升,使土的含水量偏高。

问题:

1.逐条判断测量管理制度中第(1)、(2)、(3)、(4)条是否正确,并改正错误之处。

2.补充第(5)条中作为竣T_3C件的其他测量归档资料。

3.指出施工单位进行路堑开挖所采用方法的名称。采用该方法是否恰当?说明理由。

4.为解决I<6+280~K6+910路段出现的“弹簧”现象,施工单位可采取的技术措施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背景材料某施工企业承包了一段36.8Km的四车道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路面单幅11.25m。路面结背景材料 某施工企业承包了一段36.8Km的四车道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路面单幅11.25m。路面结构型式为:基层为两层18cm的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底基层为一层18cm的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沥青混凝土面层为7cm的下面层,6cm的中面层和5cm的SMA表面层;桥上只铺5cm的SMA表面层,隧道内为水泥混凝土路面。 项目经理部人员进场后,完成了经理部的建设和设备的进场工作。施工平面布置示意图如下: 合同规定沥青材料由业主提供,地方材料由施工单位自采。材料管理人员在查看过料场、进行了价格比选后,就开始进料。 项目经理部按照各项要求,在完成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后,开始施工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中,施工人员发现其中一段800m长的底基层出现了大量裂缝和破损,经检查是由于路基质量差所致,路面施工单位拟向路基施工单位提出索赔。 问题: 项目部需要采购哪几大类地材?项目部材料采购程序存在什么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背景

某市政工程公司的施工项目部负责某污水处理厂工程施工,该污水处理厂工程主要包括泵站、集水池等单位工程。泵站集水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长32m、宽22m,基础与墙体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25,基础顶面标高28.500m,墙厚为500mm,墙高6m,墙顶标高34.500m,设计运行水位33.00m。集水池顶板采用一种新型防护涂层材料,该涂层施工分包给专业公司。项目部采用的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符合有关国家标准要求,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为了增加混凝土和易性和塌落度以满足泵送要求,每1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由计算用量340kg调至390kg。墙体施工在6月份进行,整个墙体一次浇筑完成。

问题

项目部可否与发包单位签订整个污水处理厂的施工合同?可否与分包涂层施工的专业公司签订施工合同?为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案例 1】

背景材料

某高速公路段工程长度 12km,路基宽度 30m,结构工程为 6 车道,道路结构

为:细粒式沥青面层+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上基层+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中基层+粉

煤灰三渣下基层+粒料垫层。公路段所处位置地势平坦低洼,高程在3.1~3.6m,

周围河流密布。本工程沿线可分为 2 个地质区段:I 区段正常结构沉积层,表

层 3m 左右为中、高液限湿粘土粉质粘土层(天然含水率为30%左右),土质较好;

Ⅱ区段为古河道沉积层,以河口-滨海沉积相间交替。公路设计车速为 120km/h,

路面载荷BZZ-100,且交通流量和密度均很大。路基最大填土高度为4.5~5.5m。

本工程位于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在工程实施时,项目经理部根

据施工设计采取了如下措施:

1.指定工程技术部负责的工作是:进度控制、技术管理、安全生产;

2.在雨季施工时,对填土路基按 2%~4%以上的横坡整平压实,以防积水。

当路基因雨造成翻浆,换灰土或砂石重作;

3.为了提高路基压实度,严格控制碾压厚度,薄层重压,必须使用羊角碾压

路机进行施工,以确保压实度;

4.各层平整度指标要求是:路床10mm,底基础 8mm、基层 5mm、沥青混凝土

面层下层 4mm、中层 3mm、上层 2mm。

问题:

1.针对I 区段和Ⅱ区段的地质特征,给出一个可行地基处理方案;

2.本工程的道路结构有何不足?请说明理由。

3.在工程的前期工作中,应该完成的工作有哪些?

4.工程技术部应该负责的工作全面吗?

5.路基压实度控制措施是否全面?请说明理由。

6.沥青混凝土压实如何控制?

7.为了达到平整度指标要求,公路段各结构层平整度应如何控制?

8.雨季施工处理措施是否全面?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二级公路E3标段(K15+000~K25+000)路基工程施工。由于该标段工程量集中,工期紧张,项目部对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尤其重视,要求项目总工对质量控制负总责,对技术文件、报告、报表进行全面深入审核与分析,并采取测量、试验、分析、监督等各种方法对现场质量进行检查控制。该标段作为一个单位工程,划分了分部、分项工程,依据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对分项工程进行评分,项目部按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来评定工程质量。

项目部还根据不同管理层次和职能对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各环节设置了质量控制关键点,以便进行重点监控。

K23+200~K24+100路段拟采用大型综合爆破进行石方路基施工.项目部编制了爆破设计书,成立了现场指挥机构并组织人员实施,在危险边界设置了明显标志,撤离了警戒区内人员,牲畜,并在警戒区四周安排警戒人员,最后成功完成了大型综合爆破。石方路基施工完成后,项目部实测了压实、纵断高程、中线偏位,宽度、横坡、边坡平顺度,各项指标均满足相应标准和要求.

问题:

指出背景中项目部的两处错误做法,给出正确做法.

点击查看答案
热门考试 全部 >
相关试卷 全部 >
账号:
你好,尊敬的上学吧用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谢谢您的反馈

您认为本题答案有误,我们将认真、仔细核查,
如果您知道正确答案,欢迎您来纠错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上学吧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上学吧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上学吧”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上学吧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