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预应力、混凝土收缩徐变为什么会对连续梁桥产生二次应力的影响?

查看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更多“预应力、混凝土收缩徐变为什么会对连续梁桥产生二次应力的影响?”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二次升温养护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是为了减少()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A、混凝土的收缩

B、混凝土的徐变

C、钢筋的松弛

D、温差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二次升温养护是为了减少()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A.混凝土的收缩

B.混凝土的徐变

C.钢筋的松弛

D.温差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先张法施工的预应力构件,在混凝土预压后产生的第二批预应力损失是()。

A. 由于锚具变形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B. 预应力钢筋与孔道壁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C. 钢筋的应力松驰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D. 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预应力钢筋的预应力损失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某后张法预应力轴心受拉构件,经计算预应力损失为锚具...

某后张法预应力轴心受拉构件,经计算预应力损失为锚具变形及钢筋回缩损失=50、孔道摩擦损失σl2=30、预应力钢筋的松弛损失σl4=100、混凝土的收缩、徐变损失=100,则第二批预应力损失为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填写表10-1。已知各项预应力损失分别为:锚具损失σl1摩擦损失σl2、温差损失σl3、松弛损失σl4、收缩与徐变损失σl5、螺旋式钢筋对混凝土的挤压损失σl6

表10-1 预应力损失值组合

预应力损失值组合先张法后 张法
混凝土预压前(第一批)损失σlⅠ=σlⅠ=
混凝土预压后(第二批)损失σlⅡσlⅡ=
预应力总损失σl=σl=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预应力钢筋的预应力损失,包括锚具变形损失(σ11),摩擦损失(σ12),温差损失(σ13),钢筋松弛损失(σ14),混凝土收缩、徐变损失(σ15),局部挤压损失(σ16)。设计计算时,预应力损失的组合,在混凝土预压前为第一批,预压后为第二批。对于先张法构件预应力损失的组合是 ( )。

A.第一批σ11 +σ12 +σ14;第二批σ15 +σ16

B.第一批σ11 +σ12 +σ13;第二批σ16

C.第一批σ11 +σ12 +σ13 +σ14;第二批σ15

D.第一批σ11 +σ12;第二批σ14+σ15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采用二次升温可以减小( )应力损失

A、后张法预应力的温差损失

B、预应力筋与孔道壁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C、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D、以上表述都不正确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预应力钢筋的预应力损失,包括锚具变形损失(σ11)、摩擦损失(σ12)、温差损失 (σ13)、钢筋松弛损失(σ14)、混凝土收缩和徐变损失(σ15)、局部挤压损失(σ16)。设计计算时,预应力损失的组合,在混凝土预压前为第一批,预压后为第二批。对于先张法构件,预应力损失的组合是下列中的哪一组? A.第一批σ11+σ12+σ14;第二批σ15+σ16 B.第一批σ11+σ12+σ13;第二批σ16 C.第一批σ11+σ12+σ13+σ14;第二批σ15 D.第一批σ11+σ12;第二批σ14+σ15+σ16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当研究某一混凝土的徐变特性时,应至少制备四组徐变试件,分别在龄期七天,十四天,二十八天,九十天时加载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徐老师课前自己采集了三个典型的土壤样本(壤土、黏土、沙质土)装在塑料袋里,以保持适当的水分。上课时,为了不让泥土弄脏课桌,徐老师为每一个小组准备了旧报纸,然后把土壤分给各小组,同时为他们准备了烧杯、酒精灯等实验器具。教学时。徐老师先指导学生比较观察三种不同的土壤,学生们通过“看”“摸”“闻”,认识了三种土壤不同的颜色、质感、气味,观察结束后徐老师及时组织了反馈。然后学生们又在徐老师的带领下做实验。实验一:把土块放入水中,看到冒出气泡,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实验二:把少量的黑土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请几位学生上讲台看一看、闻一闻加热后的黑土,学生都说土壤变白了,还可以闻到一股臭味儿。徐老师指出:这说明土里有腐烂物。完成实验二时,出现了两个意外:一是徐老师发现,土在水中搅拌后,浑浊物一下子很难沉降下来,为了节约时间,老师请

学生将烧杯暂时置于一旁.等第三个实验完成之后。再请学生观察沉降现象;二是由于沉降现象并不像书中讲的那样明显,各小组陈述的结果大多与徐老师的意图有出人,徐老师为此很着急。不得不细加提示,终于得出了土壤中有沙和黏土的结论。最后,徐老师留出五分钟时间,完成书面作业练习。

教学二:

刘老师进行《土壤》的教学时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教学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方法,由野外考察土壤和课内分析土壤两部分构成。

第一课时,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带上学生自备的用于翻土、取土的工具(如小锄头、铁铲子、削好的竹木棍等)和老师提供的塑料袋、放大镜及准备记录用的本子.来到学校附近一块暂时闲置的耕地上。这一次主要是要求学生用感官直接感知农田土壤的颜色、气味和手感,初步认识土壤中会有哪些东西。所以在真正的田地里取材,进行现场观察非常合适。刘老师指导每——d‘组自己选择一块两张试卷大小的地面,先清除上面的杂草,然后自上向下逐层观察。对现象和问题要认真记录。内容为:

(1)比较干土与湿土在颜色、手感、气味上有哪些不同?(2)土壤中可以发现些什么?

(3)观察活动中产生哪些问题?明确了活动目的后请各小组自由行动。

随后的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无异于一次“考古发掘”,不时传来惊异的叫声,“蚯蚓!蚯蚓!”“怎么会有瓶子呀?”“牛奶包装袋!”各小组相继发现了土壤中还有小石头、瓦片、碎树叶、草根、小虫、棉线等。他们还发现,虽然上面土是干的,但是下面依然潮湿;有的小组挖得深,发现黑土下面是黄土,黄土很纯。他们都认真地把小组的发现和心中的疑问一一记录下来(学生能在田地里学习,获得一种与在教室里学习完全不同的心理感受,既兴奋又充实;身临其境,真正享受探索与发现的快乐)。

活动结束前,刘老师引导学生取一些自己认为不同的土样装进塑料袋带回去用于下一节课的研究。

问题:对以上《土壤》的两种教学方案,从探究教学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

点击查看答案
热门考试 全部 >
相关试卷 全部 >
账号:
你好,尊敬的上学吧用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谢谢您的反馈

您认为本题答案有误,我们将认真、仔细核查,
如果您知道正确答案,欢迎您来纠错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上学吧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上学吧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上学吧”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上学吧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