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液体压强”的内容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材料二:某初中物理教材中“探究液体压强跟哪些因素有关”设计了如下实验:

探究液体压强跟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原理:

将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用U形管压强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压强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越大,说明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实验器材:U形管压强计、烧杯、水、酒精。

按图1安装实验仪器。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液体压强”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压强等知识。

任务:(1)什么是压强?液体压强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

查看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更多“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相关的问题

第1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大气压”的内容要求为: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材料二:某版本初中物理教科书“大气压”一节关于“大气压的测量”设计了如下实验:

大气压的测量如图9.3-3,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760mm。把玻璃管倾斜,竖直高度差不发生变化。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压强和液体压强等知识。

任务:

(1)写出影响大气压强的几个因素。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大气压”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电生磁”的内容要求是:通过实验,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探究并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材料二:某版本初中物理教材的片段如下:

如图20.2-1所示,将一枚转动灵活的小磁针置于桌面上,在小磁针旁一条直导线,使导线与电池触接,看看电路连通瞬间小磁针有什么变化。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学生,已学过磁现象、磁场等知识。

(1)简述安培定则。

(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完成“电生磁”的教学设计。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机械能”的内容要求是: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

材料二:某版本初中物理教材的片段如下:

想想做做

1.观察滚摆的运动(图11.4-2甲),谈论滚摆在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如何转化的。

2.如图11.4-2乙,分析小球在摆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学生,已学过动能、势能、功率等知识。

(1)分析皮球从手中落下又弹起的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完成“机械能及其转化”的教学设计。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某高中物理教材“多普勒效应”一节有如下演示实验。

蜂鸣器音调的变化

将一个以电池做电源的蜂鸣器固定在长竹竿的一端,闭合开关后听一听它发的声音。请一位同学用竹竿把蜂呜器举起来并在头顶快速转动(图12.5—1),在几米之外听它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任务:(1)说明教材所述“请一位同学用竹竿把蜂鸣器举起来并在头顶快速转动,在几米之外听它的声音有什么变化”的实验设计意图。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某高中物理教材“功和内能”一节有如下演示实验.

在有机玻璃筒底放置少量易燃物,例如蓬松的棉花,迅速压下筒中的活塞,观察筒底物品的变化。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图10.1—1压下活塞。观察筒底物品的变化

任务:(1)回答演示实验中的问题:“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初中物理某教材“热机”一节中“能量转换”的演示实验如下:

如图14.1.1.在试管内装些水.用橡胶塞塞住管口.将水加热一段时间.观察现泉。

讨论这个过程中不周形,式的能量之间转化的情况。

任务:

(1)试举出3个生活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例子。(4分)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8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原子结构”的内容要求为:“了解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以及有关经典实验。”

材料二某版本高中物理教科书关于“a粒子散射实验”的教学内容如下:

a粒子是从放射性物质(如铀和镭)中发射出来的快速运动的粒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质量为氢原子质量的4倍、电子质量的7300倍。

1909年,英籍物理学家卢瑟福指导他的学生盖革和马斯顿进行a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时,所用仪器的俯视图如图18.2—2所示。R是被铅块包围的a粒子源,它发射的a粒子经过一条细通道,形成一束射线,打在金箔F上。M是一个带有荧光屏S的放大镜,可以在水平面内转到不同的方向对散射的d粒子进行观察。被散射的仅粒子打在荧光屏上会有微弱的闪光产生。通过放大镜观察散光就可以记录在某一时间内向某一方向散射的a粒子数。从a粒子源到荧光屏这段路程处于真空。

当a粒子打到金箔时,由于金原子中的带电粒子对a粒子有库仑力作用.一些a粒子的运动方向改变,也就是发生了a粒子的散射。统计散射到各个方向的a粒子所占的比例。可以推知原子中电荷的分布情况。

(1)简述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内容。

(2)结合所给材料,完成“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交变电流的要求是:知道交变电流,能用函数表达式和图象描述交变电流。

材料二下面是人教版3—2第五章第l节“交变电流”的教材内容片段。

交流电的产生:教学用发电机产生的电流,大小和方向都在不断地变化,是一种交变电流。

图5.1—3是交变发电机的示意图。为了清楚,图中只画出了一砸线圈。线圈的AB边连在金属滑环K上,CD边连在滑环L上,导体做的两个电刷E、F分别压在两个滑环上,线圈在转动时可以通过滑环和电刷保持与外电路的连接。

图5.1—3交流发电机的示意图

假定线圈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运动,如图5.1—3甲至丁。我们考虑下面几个问题。

1.图5.1—3中.圈由甲转到乙的过程中.AB边中电流向哪个方向流动?

2.圈由丙转到丁的过程中.AB边中电流向哪个方向流动?

3.当线圈转到什么位置时线圈中没有电流.转到什么位置时线圈中的电流最大?

4.大致画出通过电流表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从E经过负载流向F的电流记为正。反之为负。在横坐标上标出线圈到达甲、乙、丙、丁几个位置时对应的时刻。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任务:(1)简述正弦交变电流的有效值与最大值之间的关系。(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交变电流”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24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初中物理某教材“声音的特性”一节中“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的演示实验如下:

如图2.2.3,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任务:

(1)为什么要观察乒乓球的振幅。(4分)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8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某高中物理教材“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一节有如下演示实验。

用豆粒做气体分子的模型.可以演示气体压强产生的机理。

把一颗豆粒拿到台秤上方约10cm的位置,放手后使它落在秤盘上,观察秤的指针的摆动情况。

再从相同高度把100粒或者更多的豆粒连续地倒在秤盘上(图8.4-4),观察指针的摆动情况。使这些豆粒从更高的位置落在秤盘上,观察指针的摆动情况。

(1)说明教材所述“使这些豆粒从更高的位置落在秤盘上,观察指针的摆动情况’’的实验设计意图。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

点击查看答案
热门考试 全部 >
相关试卷 全部 >
账号:
你好,尊敬的上学吧用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谢谢您的反馈

您认为本题答案有误,我们将认真、仔细核查,
如果您知道正确答案,欢迎您来纠错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上学吧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上学吧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上学吧”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上学吧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