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简述关于国家起源的两种理论。

查看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更多“简述关于国家起源的两种理论。”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对比契约论与暴力论两种国家起源理论。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李嘉图在阐述国际贸易理论时曾说:“如果两人都能制造鞋和帽,其中一个人在两种职业上都比另一个人强一些,不过制帽时只强1/5或20%,而制鞋时则强1/3或33%,那么这个较强的人专门制鞋,而那个较差的人专门制帽,岂不是对于双方都有利么?”他又说:“由此看来,一个在技术和机器方面占有极大优势因而能够用远少于邻国的劳动来制造商品的国家,即使土地较为肥沃,种植谷物所需的劳动也比输出国更少,也仍然可以输出这些商品以输入本国消费所需的一部分谷物。”请谈谈你对这两段话的理解,它们说明了什么原理?其历史贡献和缺陷与局限性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1)(2)(3)而引起国际间资金移动,从而发生的一种国际间(4)收支行为。

  按照《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规定,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标准组成部分是:(5)(6)两大账户。除此之外,各国编制的国际收支平衡往往会设置误差和遗漏项目。国际收支平衡表中,除了误差与遗漏项目之外,其余所有项目都代表着实际的交易活动。按照交易主体和交易目的,这些实际发生的国际交易活动可分为(7)(8)两种不同类型。

  尽管导致一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因具体国家具体时期而异,但是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大体上可以概括为(9)(10)(11)(12)四种情况。

  国际收支理论研究经历了两个历史时期,其一是早期的主流国际收支理论,它们大多主要考虑贸易收支活动,而忽略(13)的影响,(14)(15)(16)均为主要考虑贸易收支的国际收支理论;其二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形成的(17),该理论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18)为研究对象,强调国际收支的整体均衡,将研究范围从(19)扩展到(20),将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从实体经济部门扩大到包含货币部门在内的所有领域。该理论被认为是最接近实际情况的国际收支理论。

  外债是在任何给定的时刻,一国居民所欠(21)的以外国货币或(22)为核算单位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借外债对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有重要影响,特别是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它影响着一国国际收支发展的前景和趋势。反过来说,国际收支状况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债务活动的周期,表现在贸易顺差可以用来偿还外债的本息。世界银行把债务周期依次划分为(23)(24)(25)(26)以及(27)五个阶段。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债务周期的(28)。外债管理主要包括(29)(30)两个方面,具体来说有外债规模的管理、外债结构的管理、外债投向管理和外债风险管理。

  国际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为弥补(31)、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稳定以及应付各种紧急支付而持有的、为世界各国所普遍接受的资产。与国际储备容易混淆的概念是(32)。发展到今天,国际储备主要有(33)(34)(35)和特别提款权四种形式,其中(36)是当今国际储备的主体。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以下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实现的三段论述: 材料1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摘自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材料2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摘自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材料3一方面,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的产生取决于某些“客观”的条件的成熟,特别是先进工业结构的形成,这些条件由资本主义通过盲目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规律的作用产生出来。这样资本主义就是注定要产生出另一种更高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阶段。另一方面,马克思认为他的理论不只是一种社会科学。它还是另一种暴力革命的学说。马克思主义不是只要了解社会;它不是革命的无产阶级将起来推翻资本主义,而是积极地动员人们去这样做。它插手去改变世界。问题是,如果资本主义的确是由注定它要被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社会代替的规律所支配,那么为什么还要强调“问题是要改变它”呢?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为它安排葬礼呢?既然看来人们无论如何受必然性规律的约束,为什么又必须动员和劝告人们遵照这些规律行事呢?摘自阿尔温.古尔德纳:《两种社会主义》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 (2)评析阿尔温.古尔德纳的观点。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材料一: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着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材料二: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西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19实际传播到北美地区。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30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子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点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9世纪90年代起,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人类交通工具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主要得益于一项重要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根据材料二,说说两次工业革命出现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请各举两例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一、 判断题: 1. 战略环境不是国家制定战略的客观基础(...

一、 判断题: 1. 战略环境不是国家制定战略的客观基础() 2. 战略方针是指军事斗争全局的总纲领、总原则() 3. 战略亦称军事战略。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泛指对全局性、高层次的重大问题的筹划与指导() 4. 军事战略立足于更长期的较量不是新技术、新武器、新装备、新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 5. 军事战略不是国家战略在安全领域中的具体表现() 6. 战略方针的功能是指明完成军事斗争任务的基本途径。() 7. 单极格局是指某一个打过在国际战略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一超独霸的局面。() 8. 多极格局是指多个战略力量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既相互合作又相互制约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战略关系.(对) 9. 国际战略格局总是反映着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战略力量对比关系。() 10. 大国关系是世界单极化的重要反映。() 11. 人类需要的是世界各国和平的经济全球化。() 12. 联合国是国际多边机制的核心,是实际多边注意的重要舞台。() 13. 中国是一个海陆大国,陆疆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有1.2万多公里的陆地边界。( ) 14. 我国周边国家的经济状况极其平衡。() 15. 海上领土级权益争端是围绕我国沿海岛屿、岛礁主权问题与邻国产生的纷争。() 16. 中国与中亚不仅保持了边境的和平稳定,而且以经济为核心的经济合作逐步走向深入。() 17. 我国国家安全政策是国家进行国防建设、军事斗争和使用武装力量,以及进行与国防建设有关的活动的准则。() 18. 军事不仅仅是各个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普通老百姓非常关注的话题。() 19. 美国、法国、英国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 20. 冷战结束以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流。() 21. 信息化战争是由美国提出的概念。() 22.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唯一战争形态。() 23. 新军事变革的实质是军事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演变的过程。() 24. 高技术战争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精确度成为军事力量构成的关键要素。() 25. 高技术战争与机械化战争相比本质没有变。() 26. 电磁战争被称作继陆海空之后的“第四维战场”。() 27. 在战争中使用武器装备的技术水平。决定了战争的形式和状态。() 28. 信息时代的非线式作战是线式作战的补充。() 29. 实现国防建设的信息化转变,成为信息时代国家安全的客观需要是信息时代国防发展的必然趋势。() 30. 政府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战争的主体,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力量。() 31. 建立信息化国防动员体系,最重要的是从体制上加以改革和完善。() 32. 我国目前的动员体制基本仍是平行体制。() 33. 主站装备应将重点放在“引进仿制上”。() 34. 军事装备技术水平的提升必须通过军民兼容的途径来实现。() 35. 由于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质量已上升为主要地位。() 36. 军事力量结构上,士兵比例要上升,士官比例要下降。() 37. 应打破军兵种界限,融多军兵种作战平台与一体。() 38. 指挥体制应以多层树状指挥体制为主导。() 39. 在人才使用方面,应该从满足人才自身实际需要出发。() 在未来的信息化战场上,知识将成为战斗力的主导因素。()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材料一: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材料三: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指的是西欧和北美(),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大多数国家都是,主要不是内部因素,是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 ——杨宁一《现代化理论》 材料四:在最近两个世纪,随着更多的国家进行工业化,工业生产的规模加大,污染量已急剧增加,而越来越多地使用复杂的人工化学品,污染也变得更加危险。污染的后果已从工厂的邻近地区,通过跨国污染如酸雨,使有毒物质扩展到世界上最遥远的地区。 ——克莱夫·庞廷《绿色世界史——环境与伟大文明的衰落》根据材料四的作者是否赞同现代化?请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点击查看答案
热门考试 全部 >
相关试卷 全部 >
账号:
你好,尊敬的上学吧用户
发送账号至手机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谢谢您的反馈

您认为本题答案有误,我们将认真、仔细核查,
如果您知道正确答案,欢迎您来纠错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上学吧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上学吧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上学吧”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上学吧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