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在一次重复前人的实验中,德国物理学家伦琴用黑色硬纸板和锡箔把阴极射线管严密地套封起来,接上高

压电源后,他意外地发现前方的荧光屏上出现了微弱的闪光。经过反复试验,他确信这是一种还未被认识的新射线,取名为“X射线”。今天,X射线广泛应用于常规透视检查。X射线的发现过程进一步印证了()①新的认识是在主体和客体不断相互作用中产生的②获得新的认识是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目的③在反复实践中改变客观条件总会使人们发现新的认识④实践中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从而促进认识发展

A. ①②

B. B.②③

C. C.①④

D. D.③④

查看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更多“在一次重复前人的实验中,德国物理学家伦琴用黑色硬纸板和锡箔把…”相关的问题

第1题

1895年11月8日,伦琴在实验室内研究阴极射线管放电现象时,发现了X射线。X射线的发现给人类历史和科技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X射线被发现后,首先应用到医学诊断上,在随后的一百多年中,X射线在医学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1901年伦琴因发现X射线而获得诺贝尔A、物理奖

B、化学奖

C、一和平奖

D、文学奖

E、生理与医学奖

在伦琴的启示下,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了A、钠盐的放射性

B、镭

C、钋

D、铀

E、钻

接着,居里夫妇又发现了放射性元素A、钋和镭

B、钠和镭

C、镭和铀

D、铀

E、钴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1.从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提出“熵”这一概念,到奥地利...

1.从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提出“熵”这一概念,到奥地利物理学家玻尔兹曼将熵这一概念引入物理学;从信息熵的提出再到如今各个领域的研究,随着人们研究的深入,在经历了从宏观到微观、从特殊到普遍的变化之后,熵的含义也愈发丰富起来。如今,熵的概念无处不在, 它渗透到生物学、环境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各个领域。请围绕“熵的理解和应用”主题,撰写科研论文,不少于4000字。 2. 永动机是一类所谓不需外界输入能源、能量或在仅有一个热源的条件下便能够不断运动并且对外做功的机械。历史上曾经无数人痴迷于永动机的设计和制造,这些人中既有科学家,也有希望借此成名发财的投机者。请以“揭秘永动机”为主题,撰写科研论文,不少于4000字。 3. 超临界流体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密度接近于液体,粘度接近于气体。另外,根据压力和温度的不同,这种物性会发生变化。因此,在提取、精制、反应等方面,越来越多地被用来作代替原有有机溶剂的新型溶剂使用。请以“超临界流体技术和应用”为主题,撰写科研论文,不少于4000字。 4. 焦耳-汤姆逊效应又称节流效应,是指流体经过节流膨胀过程前后温度发生变化的现象。其在工业上的重要用途是让流体经过节流阀进行节流膨胀,改变流体的温度以获得低温和液化气体,在制冷和气体液化工业中有着重要应用。请以“节流效应的实际应用”为主题撰写科研论文,不少于4000字。 注:可以自拟具体标题,围绕所给主题,或者围绕视频学习内容的拓展内容均可以。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A.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

B.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

C.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

D.美国物理学家安德生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著名物理学家( )在多次的实验后得出:导体中的电流在导体周围能够产生一个环形磁场

A.牛顿

B.法拉利

C.奥斯特

D.伽利略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世界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40岁便获得了诺...

世界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40岁便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在接受采访或提问时,无论是本学科问题还是外学科问题,也无论提问者是业内人士还是业外人士,丁肇中最常给出的回答竟是三个字——“不知道”。国人初识者,无不谓之“怪”。 例如,2004年11月7日,丁肇中给南航师生作报告,有学生问:“您觉得人类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他回答:“不知道。”又有学生问:“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验有什么经济价值吗?”他又回答:“不知道。”有学生又问:“您能不能谈谈物理学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他仍然回答:“不知道。” 据当事者观察,丁肇中教授回答“不知道”时,态度诚恳,绝非故弄玄虚或“卖关子”。这位科学家曾解释说:“不知道的事情绝对不要去主观推断,而最尖端的科学很难靠判断来确定是怎么回事” 。 此前,2002年9月 和 2004年2月,丁肇中教授分别在上海交大和山东大学回答对口学科师生们更为专业的提问时,情况也是如此。尽管师生们的问题基本局限在丁肇中教授获诺贝尔奖的粒子物理专业,丁肇中教授竟然说:“拿诺贝尔奖,只是对很小的特殊领域有贡献,一个人不可能因为拿了诺贝尔奖,就把自己当成了什么都懂的‘万能专家’,对任何事情都可以评价,我可没这么大的能耐”。 问题:2004年11月7日,丁肇中在南航回答问题时说了三个“不知道”,其未表达前提是()。

A、不知道的事情绝对不要去主观推断,而最尖端的科学很难靠判断来确定是怎么回事。

B、拿诺贝尔奖,只是对很小的特殊领域有贡献,一个人不可能因为拿了诺贝尔奖,就把自己当成了什么都懂的‘万能专家’,对任何事情都可以评价,我可没这么大的能耐。

C、空

D、空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在物理学上,把人们引向一个新的王国——微观世界的是( )。 ①居里夫妇②爱因斯坦 ③吉尔伯特④伦琴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点击查看答案
热门考试 全部 >
相关试卷 全部 >
账号:
你好,尊敬的上学吧用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谢谢您的反馈

您认为本题答案有误,我们将认真、仔细核查,
如果您知道正确答案,欢迎您来纠错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上学吧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上学吧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上学吧”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上学吧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