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百钱百鸡问题:公元前5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张丘建在《算经》一书中提出了百鸡问题: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钱三、鸡雏三值钱一,百钱买百鸡,问鸡翁、母、雏各几何 试编程输出所有的买法。注意:每一种鸡至少要一只

查看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更多“百钱百鸡问题:公元前5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张丘建在《算经》一…”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我国古代数学家张丘建在其著名的《算经》中提出了百鸡问题:每只公鸡5元,每只母鸡3元,三只雏鸡1元;如何用100元买100只鸡,即公鸡、母鸡、雏鸡各多少只。请在空白处填入适当的内容,将程序补充完整。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Cock As Integer

Dim Hen As Integer

Dim Chick As Integer

Form1.Print "公鸡数", "母鸡数", "雏鸡数"

For Cock=0 To 20

For Hen=0 To 33

For Chick=0 To 100

If 【7】 Then

Form1.Print Cock, Hen, Chick

End If

Next Chick

Next Hen

Next Cock

End Sub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我国古代的《张丘建算经》中有这样一道著名的百鸡问题:“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钱三;鸡雏三,值钱一。百钱买百鸡,问鸡翁、母、雏各几何?”其意为:公鸡每只5元,母鸡每只3元,小鸡3只1元。用100元买100只鸡,问公鸡、母鸡和小鸡各能买多少只?

代码如下,按要求在空白处填写适当的表达式或语句,使程序完整并符合题目要求。

A.第7行: y<=33

第9行: z + y + x = 100

第10行: 5*x + 3*y + z/3.0 = 100

B.第7行: y<33

第9行: z = 100 – x - y

第10行: 5*x + 3*y + z/3.0<= 100

C.第7行: y<=33

第9行: z = 100 – x - y

第10行: 5x + 3y + z/3.0 == 100

D.第7行: y<=33

第9行: z = 100 – x - y

第10行: 5*x + 3*y + z/3.0 == 100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以下选项中,()不是百钱百鸡问题的解?

A:公鸡3只,母鸡20只,小鸡77只

B:公鸡4只,母鸡18只,小鸡78只

C:公鸡8只,母鸡11只,小鸡81只

D:公鸡12只,母鸡4只,小鸡84只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13世纪意大利菲波那契的()中世纪阿拉伯的阿尔.卡西的《算术之钥》都有百鸡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我国第一部音乐百科全书是()。

A.《陈饧乐书》

B.《梦溪笔谈》

C.《碧鸡漫志》

D.《乐记》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我国第一部音乐百科全书是( )。

A.《陈旸乐书》

B.《梦溪笔谈》

C.《碧鸡漫志》

D.《乐记》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教学设计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寡人之于国也》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海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日:’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课文介绍《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个经典篇章。文中孟子以形象的比喻分析梁惠王"民不加多"的原因,并结合自己的"仁政""民本"思想提出解决"民不加多"问题的具体措施。这场对话,集中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民本"思想,也充分反映了孟子高超的语言艺术。单元介绍这个单元学习古代议论性散文。这些散文中,有议论治国得失的,有总结军事经验的,有讨论学习和人才培养的。聆听其中的济世忠告,感受古人的襟抱与睿智,我们会更加体会到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宝贵,阅读这些充满智慧的篇章,还可以借鉴古人议论的艺术,学会清晰有力地表达思想和见解。阅读时要多琢磨文章立论的方法,注意其严密周详的论证逻辑,以及由此产生的说服的力量。同时还应该有点质疑问难的精神,大胆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从而提高思考能力和议论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学生情况高一年级,班额45人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

问题:1.设计教学片段,引导学生体会《寡人之于国也》所表现的孟子的论辩艺术。

点击查看答案
热门考试 全部 >
相关试卷 全部 >
账号:
你好,尊敬的上学吧用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谢谢您的反馈

您认为本题答案有误,我们将认真、仔细核查,
如果您知道正确答案,欢迎您来纠错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上学吧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上学吧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上学吧”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上学吧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