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201 1年第9题)从1840年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但历次反侵略战

(201 1年第9题)从1840年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但历次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的。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其根本原因是

A.军事战略错误

B.社会制度腐败

C.经济技术落后

D.思想观念保守

查看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更多“(201 1年第9题)从1840年1919年的80年间,中国…”相关的问题

第1题

(2015年第9题)近代中国一些爱国人士提出过工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主张。并为此进行过努力,

但这些主张并不能从根本上给濒临危亡的中国指明正确的出路.这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

A.中国已经被卷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中

B.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前提

C.资本主义制度已经过时

D.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国家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2009年第34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华佗是我国东汉名医。一次,府吏倪寻和李延俩人均头痛发热,

一同去请华佗诊治。华佗经过仔细地望色、诊脉。开出两付不同的处方。给倪寻开的是泻药,而给李延开的是解表发散药。二人不解:我俩患的是同一症状.为何开的药方却不同呢?是不是华佗弄错了?于是,他们向华佗请教。华佗解释道:倪寻的病是由于饮食过多引起的.病在内,应当服泻药,将积滞泻去,病就会好。李延的病是受凉感冒引起的,病在外,应当吃解表药,风寒之邪随汗而去,头痛也就好了。你们病症相似,但病因相异,所以治之宜殊。二人拜服.回家后各自将药熬好服下,很快都痊愈了。 中医是我国宝贵的医学遗产.强调辩证施治。华佗对症下药治头痛发热的故事蕴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1)指出其中所涉及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并分析其内涵。 (2)这个故事对我们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何启示?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2011年第34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人类每天都在产生垃圾,垃圾总量一天比一天多,由此带来的问

题非常棘手。不产生垃圾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那就退而求其次,倡导大家减少垃圾。然而。减到多少才是少?这里并没有一个标准。而且从总体上看,生产和消费必然产生垃圾,减少垃圾很可能抑制生产和消费。接着往后退.把垃圾收集起来填埋或者焚烧。但填埋只是把垃圾从地上转移到地下,既与人争地,也有再次污染土壤和水源的隐患。焚烧不过是把污染从地上转移到空中.产生二恶英等有害物质。 于是,人们进一步追问:还有没有比填埋、焚烧更好的出路?这时候.一句“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让人茅塞顿开。垃圾可以回收利用。乃再生资源。但变废为“宝”的前提是垃圾的分类投放——别把垃圾放错了地方。何谓放错?到处乱扔是放错.收集时搅混在一起也是放错。不同的垃圾只有往不同的地方放,才能实现资源的价值。即使还免不了要填埋、焚烧那些没有利用价值的垃圾,也得把它们分出来。 垃圾分类举手之劳换出绿色.好处多多不言而喻,但如何让人们乐而为之?2009年5月起,上海开始普遍推广新的垃圾分类理念.开展以“换出更绿色的上海”为名义的“绿色帐户”活动。何为绿色帐户?就是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积分换取环保小礼品:再生纸笔记本、绿色小植物、环保手电筒……上海推出“绿色帐户”的实践说明,办法是可以想出来的,关键是愿不愿意琢磨。中国的垃圾问题不比哪个国家小.我们只能“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 摘编自《人民日报》 (1)从实践是人和自然关系的基础的角度说明为什么“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2)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说明“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2012年第34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有个人不小心打碎一个花瓶.但他没有陷入沮丧

.而是细心地收集起满地的碎片。他把这些碎片按大小分类称出重量.结果发现:10~100克的最少,1~10克的稍多,0.1~1克和0.1克以下的最多;同时他还发现这些碎片的重量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即较大块的重量是次大块的重量的16倍,小块的重量是小碎片质量的16倍……因此他发现了“碎花瓶理论”。这个理论可以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给考古和天体的研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个人就是丹麦的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1年2月21日) 材料2 迪迪.艾伦年轻时到一家电影公司打工,跟着知名电影剪辑师罗伯特.怀斯学习。她在给电影《江湖浪子》剪辑时,犯了一个非常不应该的错误:在从一个镜头切换到另一个镜头时,第一个镜头中的声音竟然延续到了第二个镜头中去,并且长达三秒钟,导致的结局:主人公驾驶汽车逐渐远去,镜头随之切换到已经到达的目的地场景,而这时依旧可以听见第一个镜头中的汽车声!罗伯特.怀斯非常生气,他把这段影片往艾伦面前一扔说:“把你所犯的错误剪掉!”艾伦沮丧极了,正在她准备剪去自己所犯的那个“错误”时,她忽然看见窗台上的一个小盆景,那是一株地莓,它曾经生长在艾伦家的园子里,只是别的地莓都能长出又甜又红的果实,唯独这株地莓不会结果,可它虽然不会结果,却能开出特别鲜红的花朵!所以艾伦把它移植到了这里,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如果说不会结果是一种“错误”,但就在这种错误中,它却开出了最美丽的花!想到这里,艾伦怦然心动,她开始重新审视起那段影片,猛然意识到:这个错误的本身,其实就是一朵最美丽的地莓花!按照传统的技法.在镜头切换的同时声音也随之戛然而止,艾伦却把声音延续到了第二个镜头中,而这不仅能巧妙糅合由镜头切换而产生的断裂感,还能更加有序地连贯电影节奏!艾伦由此想到,有些时候,把第二个镜头中的声音提前一点出现在第一个镜头的结尾处,也是一种能巧妙显示电影节奏的手法。于是,她把这种“错位剪辑”用到了这部影片的每一个切换的镜头中。影片上映后,这种剪辑效果让所有观众耳目一新,并引起了电影同行的关注和沿用,一场电影剪辑艺术的革新悄悄开始了!当86岁高龄的艾伦病逝后,人们对艾伦的人生态度和对电影的贡献作了这样的总结:“她深信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即便是一株无法结出果实的地莓,也不要轻易扔掉,因为它可能会开出最美丽的花朵!” 摘编自《扬子晚报》(2011年6月27日) (1)从打碎花瓶这一现象中所概括出的“碎花瓶理论”为什么能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 (2)如何理解“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 (3)上述两例对我们增强创新意识有何启示?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2014年第34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巧用大循环,处理不再难 山东某地采用循环经济的理念,

将秸秆“吃干榨尽”,对秸秆利用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秸秆种蘑菇 该地小麦种植面积为60万亩,按亩产500公斤秸秆计算,每年产生30万吨秸秆。虽然粉碎还田、压块做燃料、青储养殖等消化了大量秸秆,但一些农户为图方便,仍然偷偷焚烧秸秆,当地禁烧压力很大。 2009年,该地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一家蘑菇种植企业,该企业以小麦秸秆加鸡粪为原料培育双孢菇。从当地收到小麦秸秆不够用。还在周边100公里范围的县市收集,鸡粪则由当地一家大型养鸡场提供。自蘑菇厂建起来后.蘑菇厂对秸秆的大量需要,让原本难以处理而成为“包袱”的秸秆摇身一变,不仅成了香饽饽.而且还成为农民增收的渠道。 二、延长产业链 然而,蘑菇厂每年产生的6万吨茵渣,四处堆积,臭气难闻,也引来周边群众的投诉,由此,该蘑菇厂开始寻找下游菌渣处理企业.开展产业链条的招商引资。 山东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得知消息后主动前来,并把厂子建在该蘑菇厂旁边,他们将买来的菌渣加上猪粪.经过发酵,制成了很好的有机复合肥。这不仅解决了菌渣问题,而且也附带解决了让周边养猪户头痛的猪粪问题.该公司将生产出来的有机复合肥直接卖给周边的有机蔬菜种植基地、种植户以及果农等,由于减少了销售中间环节,价格合理,而很受欢迎。该公司也因之而获利颇丰。 三、“链接”到山林 秸秆经过种植蘑菇,变成了有机复合肥,最后拿到市场上销售,算是完成了一个标准的循环利用过程。然而,如果将有机复合肥集中用于生态修复工程,再次推动一个新的生态产业发展,岂不是更好? 该地又动起脑筋.将秸秆利用产业与退耕还林工程对接,该地的山区丘陵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2/3,其中林荒山地有6万多亩.这些山地土壤贫瘠,含沙量大,农作物产量低,经济效益差。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该地从2011年开始,由市财政投入数亿元,实施为期5年的“自主退耕还林生态富民”工程.打算将这些山地改造成高产的大枣、大樱桃等经济果林,大力推进农林业转型。 而要发展高产高效的有机果业.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有机肥从何而来?这时,秸秆等有机肥料又成了人们惦记的宝贝。为了种植出优质林果,当地农民在山地种植果林时,都开始垫秸秆、放菌渣有机复合肥等。大片经济果林的种植,不仅大大地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从而实现了秸秆利用的大循环,而且也大大地提高了农民收入。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3年6月22日) (1)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巧用大循环,处理不再难”中“巧”在何处? (2)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难题和矛盾时,上述事例对你有何启示?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2006年第18题)马克思指出:“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

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这表明

A.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B.社会发展过程与自然界演变过程一样都是自觉的

C.人的自觉选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D.人类总体历史进程是不可超越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2007年第19题)2006年7月12日凌晨,刘翔在瑞士洛桑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以12秒88

勇夺冠军,打破了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13年之久的12秒91的世界纪录。科林.杰克逊在谈起自己已被打破的纪录时,没有一丝沮丧:“我一点也不失望,正相反,我感到非常兴奋。”他说:“纪录本来就是用来被打破的。”这在哲学上的启示是

A.创新是永无止境的

B.不断超越前人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C.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

D.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2007年第18题)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摘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

柿子。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

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

B.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D.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2007年第17题)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

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

A.观念的东西是移人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 ’

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2009年第17题)近一年多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在危机面前,人们应该主

动积极应对,化“危”为“机”。下列名言中,符合意识能动性原理的有

A.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B.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C.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同时产生的

D.事不避难,知难不难

点击查看答案
热门考试 全部 >
相关试卷 全部 >
账号:
你好,尊敬的上学吧用户
发送账号至手机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谢谢您的反馈

您认为本题答案有误,我们将认真、仔细核查,
如果您知道正确答案,欢迎您来纠错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上学吧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上学吧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上学吧”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上学吧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