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那赛先生,便不得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宇。

——陈独秀《新青年》六卷一号

材料2

自北京大学学生发动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命思想为将来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国内各界舆论,一致提倡。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扬葩吐艳,各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虽以顽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推原其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

——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1920年1月)

材料3

在二十年前的令天,由学生们参加历史上叫五四运动的大事件,在中国发生了,这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运动。“五四”以来,中国青年们……起了某种先锋队作用,……但是

光靠这个方面军是不够的,光靠了它是不能大胜敌人的,因为它还不是主力军。主力军是谁呢?就是工农大众。中国的知识青年们和学生青年们,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农大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没有工农这个主力军,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

——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1939年5月)

材料4

“根本”解决这个话,很容易使人闲却了现在,不去努力,这实在是一个危险。但这也不可一概而论。……恐怕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我们应该承认:遇着危机,因着情形,或须取一个根本解决的方法;而在根本方法解决以前,还须有相当的准备活动才是。

——李大钊《再论问题和主义》(1919年8月)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简述新文化运动在五四运动前后的变化。

(2)材料4中李大钊所谓的“根本解决”是指什么?他为什么要在这时倡导“根本解决”?

查看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更多“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中央为什么要从2005年开始调整财政政策?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1998年至2004年和2005年实施的财政政策有什么不同?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论述题:要求论述紧扣题意,合乎逻辑。 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对理解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和利润的

论述题:要求论述紧扣题意,合乎逻辑。

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对理解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和利润的平均化有什么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有的人认为,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各个国家的工资的实际水平是有巨大的差距的,非洲的资本主义国家和

北美洲的资本主义国家就是有天壤之别的,所以在工资的本质上是不同的。

请你结合所学过的原理,分析资本主义各国工资水平存在差异的原因来澄清这个认识。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2006年9月7日,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共同发布了耗时2年作出的《中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2006年9月7日,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共同发布了耗时2年作出的《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报告》中指出,2004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GDP的3.05%。其中,水污染的环境成本为2862.8亿元,占总成本的55.9%,大气污染的环境成本为2198.0亿元,占总成本的42.9%;固体废物和污染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57.4亿元,占总成本的1.2%。

材料2

如果在现有的治理技术水平下全部处理2004年点源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需要一次性直接投资约为10800亿元,占当年GDP的6.8%左右。同时每年还需另外花费治理运行成本2874亿元(虚拟治理成本),占当年GDP的1.80%。而我国“十五”期间环境污染投资仅占GDP的1.18%,差距很大。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和问题?

(2)上述现象和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十七大报告精神,请你谈谈如何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4)十七大报告在这方面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下列是有关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关系的材料:材料1在普通形势下,国民革命的胜利,自然是资产

下列是有关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关系的材料:

材料1在普通形势下,国民革命的胜利,自然是资产阶级的胜利,……革命成功后,在普通形势下,自然是资产阶级握得政权。

所以中国农民运动,必须国民革命完全成功,然后国内产业勃兴,然后普遍的农业资本化,然后农业的无产阶级发达集中起来,然后农村间才有真正的共产的社会革命之需要。

摘自陈独秀《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

材料2现在阶段的中国革命的胜利,必然开辟出社会主义的前途,经过一定步骤和阶段,完成革命的转变。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便是在现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中,已经含有和存在着一定的个别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分;而且在国际的(苏联的存在,世界资本主义的空前经济危机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增长)与国内的(@A.@反帝国主义斗争;@B.@不仅与封建军阀残余和军阀制度作残酷的斗争,而且要与中国资本家作残酷的斗争;……@E.@工业农业的深刻危机,需要采取趋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性质的办法等等)各种条件,都有利于促进革命的转变。

摘自陈绍禹《为中共更加布尔塞维克化而斗争》

材料3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这个革命的第一步、第一阶段,决不是也不能建立中国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要建立以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以完结其第一阶段。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个阶段,以建立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

摘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请回答:

(1)阅读材料1,指出其错误性质及其危害性。

(2)阅读材料2;分析其错误及其原因。

(3)阅读材料3,说明中国革命两个阶段之间的辩证关系。

(4)比较材料1、2、3,并联系中国革命的实际,说明关于中国革命发展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论述题:要求论述紧扣题意,合乎逻辑。 以下是关于对立统一规律在运动发展中的作用的材料。材料1不塞

论述题:要求论述紧扣题意,合乎逻辑。

以下是关于对立统一规律在运动发展中的作用的材料。

材料1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摘自韩愈:《原道》

玉不遇砥砺,不可以成器,人不遇困穷挫辱,不可以成德。

——摘自《梅峰语录》,卷上

材料2

任何一件静止的东西,若不是在它以外有别的物体以运动力图进入它的位置使它不再处于静止,即将永远静止。

同样情形,任何一件运动的东西,除非在它以外有别的物体使它静止,即将永远运动。

——摘自霍布斯:《论物体》,载《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材料3

列宁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在谈到黑格尔关于每一事物都是“和它自己的他物有差别”时认为“非常正确和重要;‘他物’是自己的他物,是向自己的对立面的发展。”

“有两种基本的(或两种可能的或两种在历史上常见的)发展(进化)观点: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以及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关系)。”

——摘自《列宁全集》第55卷

请回答:

(1)分析材料1的观点,说明它的发展观的依据。

(2)分析材料2的观点,说明它的发展观的依据。

(3)谈谈你对材料3的理解。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根据材料3、4、5,说明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发生重大转变的客观依据。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阅读材料1和2,指出“下层统一战线”与“联合战线”相比其构成有何变化?说明这一变化的主客观原因。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阅读下列反映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几则故事: 材料1 有一户人家,养了一头母牛和一头小牛。这家主

阅读下列反映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几则故事:

材料1

有一户人家,养了一头母牛和一头小牛。这家主人因事要请客,准备挤些牛奶下来,供招待客人之用。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离请客还有一个月,如果预先把牛奶挤下来;积存多了,牛奶容易变质发酸,也不便于保藏,不如就利用牛肚皮暂时储藏一下,临到请客时一次挤出,到时牛奶既多又鲜,岂不妙哉?于是,主人就把母牛和那头小牛隔离开来,停止了挤奶。转眼间,请客的日子到了,客人们纷纷光临。主人把母牛从牛棚里牵出来派用场,却什么也挤不出来。

材料2

鲁人有公孙辍者曰:“我能起死人。”人问其故,对曰:“我固能治偏枯(半身不遂),今吾倍所以为偏枯之药,则可以起死人矣。”物固有可以为小,不可以为大;可以为半,不可以为全者也。

材料3

有过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于岂遽善游哉?此任物,亦必悖矣。

有个鲁国人擅长编草鞋,他妻子擅长织白绢。他想迁到越国去。友人对他说:“你到越国去,一定会贫穷的。”“为什么?”“草鞋,是用来穿着走路的,但越国人习惯于赤足走路;白绢,是用来作帽子的,但越国人习惯于披头散发。凭着你的长处,到用不到你的地方去,这样,要使自己不贫穷,难道可能吗?”

材料4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材料5

姓石的匠人到齐国去,经过曲辕这个地方,看到一棵可造数以十计的船的树。但匠人却不看,竟然不停地赶路。他的学生很奇怪,问:“我随先生学艺以来,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好的木材,而先生却看也不看,为什么?”匠人说:“这是一棵疏脆无用的树,用来造船就会沉,用来造棺材就腐朽得快,用来造器具就会很快被虫蛀,这是一株不能用作木料的树,没有什么用处,所以才会这么长寿。”

请回答:

(1)从哲学的角度说明材料1中主人最后为什么挤不出牛奶来?

(2)材料2中的鲁人认为自己“可以起死人”的理由与哪些哲学原理相悖?鲁人所犯错误给我们什么启示?

(3)阅读材料3,过江者看见的“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和鲁国人想迁到越国去卖草鞋违背了哪些哲学原理?

(4)材料4中的齐人由“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到“田猎之获常过人”的转变中蕴涵了哪些哲学原理?这些哲学原理对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5)材料5的哲学寓意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热门考试 全部 >
相关试卷 全部 >
账号:
你好,尊敬的上学吧用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谢谢您的反馈

您认为本题答案有误,我们将认真、仔细核查,
如果您知道正确答案,欢迎您来纠错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上学吧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上学吧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上学吧”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上学吧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