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财务会计的学习主要是承接中级财务会计学,针对企业会计中的一些特殊问题加以研究和学习,主要有租赁业务会计,企业合并会计,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债务重组,所得税会计,合并报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外币业务会计,分部报告会计内容,既包括国内子公司与分支机构会计,又包括国外子公司与分支机构会计。
自考高级财务会计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外币会计
一、记账本位币
会计上以企业所处的主要经营环境的货币为记账本位币,非记账本位币的货币就是外币(记账本位币,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
二、外币业务
外币业务包括外币交易和外币报表折算。外币交易指企业以非计帐本位币进行收付、结算等业务;外币报表折算,指为满足特定的目的,将一种货币单位表述的会计报表,折算成另一种所要求的货币单位的会计报表。
三、汇率
汇率,即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或比价。
汇率的标价方法有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合成本国货币,外国货币数量不变,本国货币数随汇率变化而变化。大多数国家采用这种标价法。间接标价法,则刚好相反。
汇率按付款期限分为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即期汇率,是买卖成交后第二个工作日应交割的外汇汇率。远期汇率,按事先说好的,在将来据以交割的外汇汇率。远期汇率有两种表示方法。
补充: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日汇率近似的汇率,通常采用当期的平均汇率或加权平均汇率,也可能是当月一号的外汇汇率。
企业通常应该采用即期汇率作为折算汇率进行折算,但汇率变化不大的,也可以采用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作为折合汇率进行折算。折合汇率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
四、汇兑损益概念
东北财大版高财的定义:汇兑损益指发生的外币业务在折合成记账本位币时,由于业务发生的时间不同,所采用的汇率不同而产生的差额;或者是不同货币之间兑换,由于采用的汇率不同而产生的折合为记账本位币的差额。
汇兑损益的种类:交易汇兑损益,兑换汇兑损益,调整外币汇兑损益,外币折算汇兑损益。(记住,并知道每种汇兑损益指什么)
五、外币交易会计的基本方法
1.单一交易观:将企业发生的外币购货、销货业务,以及以后的账款的结算视为一笔业务的两个阶段,外币业务的购货成本或销售收入,取决于结算日的汇率。单一交易观,期末不确认汇兑损益。
2.两项交易观
六、我国外币交易会计核算的原则(必须记住,并会运用)
1.复式记账。
2.用即期汇率会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折算。
3.外币账户的余额,月末用当日汇率调整,差额计入汇兑损益。
七、外币业务的账务处理(为必考考点)
(内容此处略去)
八、外币报表折算的主要方法(重要内容)
1.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法: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和负债统统划分为流动与非流动两大类。流动性项目以现行汇率折算,非流动性项目以历史汇率折算。利润表各项目,折旧与待摊费用以相关资产的历史汇率折算,其它收入费用以会计期内平均汇率折算。
2.货币与非货币项目法:资产负债表的资产和负债项目划分为货币和非货币两大类,货币性项目按现行汇率折算,非货币性项目和业主权益项目,以历史汇率折算。折旧、摊销费用、销货成本以历史汇率折算,其他费用、收入以期内平均汇率折算。
3.现行汇率法:资产负债表所有资产负债项目,以现行汇率折算。权益类(实收资本),以历史汇率折算。利润表中,收入和费用,已发生时的汇率折算,也可按期内平均汇率折算。
4.时态法:要求现金应收应付项目,资产负债表日汇率折算,其它资产和负债项目依据其他型按历史汇率和现行汇率折算。
九、会计报表折算差额的概念及处理(很重要,必须记住)
折算差额是指,在报表折算过程中,由于采用的折合汇率不同而产生的差额。
处理方法有:1、做递延损益处理;2、作当期损益处理。
十、我国会计报表折算的一般原则
1.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除“未分配利润”外,其它采用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
2.利润表的收入的费用项目,采用交易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也可采用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日即期汇率相似的汇率折算。
3.上诉折算所产生的外币报表折算的差额,在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下单独列示。
4.比较财务报表的折算,比照上诉规定处理。
本章分值估计:13分,其中第七项10分。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有关自考高级财务会计第一章的知识点总结,想要系统学习的请点击上面视频进行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