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震区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时,下述不正确的是()。
A.地震区地质调绘前应搜集活动断裂、区域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和地震破坏变形的历史资料
B.地震区进行可液化土勘察时,测试孔间距不宜大于100m
C.地震区场地评价时,对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大于或等于0.1g的地区,应划分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型
D.踏勘阶段地震区资料编制时,应在工程地质说明中阐述沿线地震动参数的划分情况及划分依据、方案比选意见及对下阶段工程勘察工作的建议

A.地震区地质调绘前应搜集活动断裂、区域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和地震破坏变形的历史资料
B.地震区进行可液化土勘察时,测试孔间距不宜大于100m
C.地震区场地评价时,对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大于或等于0.1g的地区,应划分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型
D.踏勘阶段地震区资料编制时,应在工程地质说明中阐述沿线地震动参数的划分情况及划分依据、方案比选意见及对下阶段工程勘察工作的建议
第1题
A.在规划实施过程及远景发展中,应调查研究并预测地质条件变化或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B.编制总体规划勘察报告应综合分析规划区内各场地工程地质(地形、岩土性质、地下水、动力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等)的特性及其与工程建设的相互关系
C.对于地震区的城市,应调查了解规划区的地震地质背景和地震基本烈度,对地震设防烈度大于6度的规划区,尚应判定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D.总体规划勘察为确定规划区内的城市的性质、发展规模、城市各项用地的合理选择提供工程地质依据
第2题
A.了解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性和历史地震
B.了解主要地层成因类型、分布概况、性质和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C.基本查明物理地质现象的发育情况、形成原因及分布范围,并分析其对工程的影响
D.了解工程区附近天然建筑材料分布情况,并估算储量
第3题
B、对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的场地,应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做出初步评价
C、季节性冻土地区,应调查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
D、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第4题
A.7度、8度、9度烈度区的抗震设计应按规范要求进行
B.烈度为6度时,应采用简易设防,烈度大于9度时抗震设计应进行专门研究
C.对于修建特别重要的特大桥场址,宜进行烈度复核或地震危险性分析
D.公路用房的抗震设计,应按公路抗震规范要求执行
第5题
A.计算水平地震荷载时,对高速公路的重点工程,其重要性修正系数应取1.7
B.综合影响系数Cz应取0.25
C.对8度烈度区,水平地震系数应取0.2
D.路基水平地震荷载与计算土体的重力无关
第6题
A.一般地段的一级公路工程,经一般抢修即可正常使用
B.一般地段的二级公路工程,经短期抢修即可恢复使用
C.位于液化土层上的高速公路工程不发生严重破坏
D.位于抗震危险地段的一级公路工程,保证桥梁、隧道及重要构造物不发生严重破坏
第7题
A.实测标准贯入锤击数应进行钻杆长度修正
B.临界标准贯入击数受深度影响,土层埋深越大时,地震剪应力随深度的折减系数越小
C.黏粒含量越大时,临界标准贯入击数相对越小
D.地下水位埋深越大时,土层越不易液化
第8题
A.规划河段的区域地质和地震概况
B.梯级水库的地质条件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C.长引水线路的工程地质条件
D.地下水动态观测及岩土体位移监测
第10题
A.基础底面平均压力不应大于调整后的地基抗震承载力
B.基础底面边缘最大压力不应大于调整后的地基抗震承载力的1.2倍
C.高宽比大于4的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基础底面不宜出现拉应力
D.高宽比不大于4的高层建筑及其他建筑,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零应力区面积不应超过基础底面积的25%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