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8月19日20时10分左右,位于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境内的山东魏桥创业集团下属的铝母线铸造分厂
依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该事故按经济损失程度应定为什么类型的事故?
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该事故属于什么类型的伤亡事故?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依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该事故按经济损失程度应定为什么类型的事故?
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该事故属于什么类型的伤亡事故?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第1题
易燃装饰材料,装修完毕后没有向文化、公安消防部门申请验收便开始营业。此后虽经文化、公安消防部门检查督促,经营者仍未整改,消除隐患。某日13时20分左右,该歌舞厅3号雅间内,吴某给李某等人散发香烟,李某坐在转角沙发顶部,用卷着的报纸燃火点烟,随手将未熄灭的报纸扔进所坐沙发的破损洞里,致使沙发起火。李某和陈某把起火沙发两侧的沙发拉出,又跑到吧台拿来汽水灭火,用脚踩火,未能扑灭。进而火势蔓延,火焰蹿出了3号雅间,将歌舞厅墙壁悬挂的装饰布点燃,火势迅速扩大。由于南安全门上栓挂锁,无法出逃,人们一起拥到北门(只有0.8m宽)逃生,由于门窄拥挤且有5级台阶,挤倒成堆。在舞厅的304人中(包括工作人员5名),只有71人逃生成功,其余233人不同程度地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造成4人重伤,16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128万元。
依据以上场景,请依据本案例的描述分析导致本次事故发生及后果严重的原因。
第2题
做工程前期准备工作。为了交接地下管线情况、土质情况及实测原有排水管涵位置标高,下午15时30分开始地下管线探摸、样槽开挖作业。下午16时30分左右,当挖掘机将样槽挖至约2m深时,突然土体发生塌方,当时正在坑底进行挡土板作业的工人周某避让不及,身体头部以下被埋入土中,事故发生后,现场项目经理、施工人员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并通知120救护中心、119消防部门赶赴现场抢救,经多方抢救无效,下午17时20分左右,周某在某中心医院死亡。事故原因:(1)直接原因①施工过程中土方堆置不合理。土方堆置未按规范单侧堆土高度不得超过1.5m、离沟槽边距离不得小于1.2m要求进行,实际堆土高度达2m,距沟槽边距离仅1m。②现场土质较差。现场未原沟浜回填土约4m深,并且紧靠开挖的沟槽,这其中夹杂着许多垃圾,土体非常松散。③按规定,土方开挖后在深度达1.2m时,要及时进行分层支撑。而实际开挖至2m后,才开始支撑挡板。(2)间接原因①施工现场安全措施针对性较差。未能考虑员工逃生办法,对事故的预见性较差,麻痹大意。②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较淡薄。对三级安全教育、安全技术交底、进场安全教育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凭经验作业。③坑底作业人员站位不当,自身防范意识不强,逃生时晕头转向,从而发生了事故。④施工现场管理不力。由于刚进场作业,对安全生产方面准备不充分,思想上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管理不到位。
依据以上场景,提出事故预防及控制措施。
第3题
外廊式门诊楼裂缝图2.1中1、2号裂缝属于哪类裂缝()
A.倒八字形裂缝
B.内墙垂直裂缝
C.外墙垂直裂缝
D.正八字形裂缝
第4题
工彭某、张某也擅自进入高频室,李某、王某未加制止,亦未做任何交代,李某进行常规检查后,先后两次组织对B5变压器进行边空载测量,未能找出所以障所在,便怀疑检测电表有问题,于是从仪表室借来一只新万用表继续测试。9时40分,李某与技术员邓某及电工彭某、张某挤在高频控制室后面观察电表,王某负责在高频控制屏前操作。在测试后,王某问李某:“怎么样?”李某答:“差不多了,没有变化。”王某说:“那我就上了。”李某说:“等一下。”几秒钟后,李某说:“好了。”王某误以为是全部检修完毕,就按了高压电钳。张某发现万用表指针打荡,邓某伸手去转换万用表档位开关,只见万用表火光一闪,邓某、彭某被电击倒,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相继死亡,张某被电击伤。该机械厂职工违反电业安全工作规定,导致了2人死亡,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7万余元的严重事故。设备动力科副科长李某、电工班长王某的行为均触犯《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鉴于两人犯罪情节轻微,认罪态度较好,检察机关依法对二人作免予起诉处理。
依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分析这起事故的直接责任者、主要责任者、间接责任者。
给出事故的经验教训和整改措施。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第5题
到储煤场,再经皮带输送机送到磨煤机磨成煤粉,煤粉送至锅炉喷煤器,由喷煤器喷到炉膛内,煤粉燃烧后的烟气经除尘系统进入脱硫脱硝系统,脱硫脱硝工艺需用液氨,盐酸和氢氧化钠等。F发电厂有容积为1000m3的助燃柴油储罐2个,储存的柴油密度为820kg/m3,闪点为60°C,发电机的冷却方式为水一氢一氢,氢气以2.0MPa压力,经直径100mm管道输送到发电机,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为1025t/h,过热器出口压力为17.75MPa。F发电厂现存原材料有:燃煤30万吨,柴油1200t,浓度大于99%的液氨16t,盐酸42t,氢氧化钠41t,压力为15MPa的氮气20*40L,压力为3.2MPa的氢气7*10m3。为确保安全生产,F发电厂于2012年7月16日至20日进行了全厂安全生产大检查,检查发现:在储煤场堆攒的铲车司机无证上岗,作业人员未戴安全帽,皮带引桥内的电缆有破损,皮带引桥地面有大量煤尘,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F发电厂厂长责成安全生产职能部门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措施。
依据上述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针对安全生产大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指出进入磨煤机检修应配备的防护设备及用品,并说明其作用。
依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 13690—2009),指出F发电厂现存材料中的化学品及其类别。
说明F发电厂脱硫脱硝系统液氨泄露时应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第6题
毁油罐5座,死亡19人(其中包括10余名消防队员),直接经济损失3540万元。经事故调查确认此次特大火灾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非金属油罐(半地下混凝土油罐)本身存在缺陷,遭受对地雷击,产生的感应火花引燃罐内的油气所致。进一步分析深层次事故原因如下:(1)某油库库区建设忽视消防安全要求,储油规模过大,生产布局不合理。不到1.5km2的面积,储油规模达76万立方米,形成油库区相连、罐群密集的布局。而且部分油罐建在半山坡,输油生产区建在山脚下,一旦油罐起火爆炸,首先殃及生产区,构成重大事故隐患。(2)混凝土油罐先天不足,固有缺陷不易整改。该油库4、5混凝土油罐建于1973年。当时我国缺乏钢材,是在战备思想指导下,边设计、边施工、边投产的产物。一方面,这种油罐在结构上存在着固有缺陷;另一方面油罐建设因陋就简,忽视消防安全和防雷避雷设计,安全系数低,极易遭受雷击。1985年7月4油罐即遭到雷击起火后虽采取了避雷措施,但仍不符合安全要求。(3)消防设计错误、设施落后、力量不足、管理不严。这次事故发生时,消防队员及时赶到现场,但装设在油罐顶上的消防设施由于平时没有检查维护而不能使用,贻误战机。(4)油库安全生产管理存在漏洞。自1975年以来,该库己经发生雷击、跑油、着火事故多起,都未引起重视;原石油部1988年3月5日下发的《石油与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管理规定》,直到事故发生时还压在某油库上级主管单位输油公司安全科处。对职工要求不严格,劳动纪律松弛,违纪现象时有发生,这些也都构成事故隐患。
依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事故调查组成员应遵循的规范有哪些?
如用事故树分析方法分析油库火灾爆炸事故,其程序是什么?
若该油库有汽油储罐2个,相距400m,一个储罐储存汽油16t,一个储罐储存汽油2t,其他都是柴油储罐,请问,该油库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汽油的临界量是200t)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第7题
经多方抢救,遇难矿工人数仍达70人。事故发生后随即成立了国务院事故调查组,调查组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监察部、全国总工会、国土资源部、省人民政府联合组成,分为综合、技术、管理三个组。国务院调查组初步调查,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该矿维修工在井筒内使用电焊,焊割下的高温金属残块及焊渣掉落在井壁用于充填护帮的荆笆上,造成长时间阴燃,最后引燃井筒周围的荆笆及木支护等可燃物,引发井下火灾。5家矿山越界开釆,造成各矿井下巷道贯通,风流紊乱,火灾烟气蔓延,各矿均未按要求设置井下作业人员逃生的安全通道,直接导致了事故的升级和扩大。
依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5题,其中1-3题为单选题,4-5题为多选题):
这起事故按严重程度构成()。
A.特别重大事故
B.重大死亡事故
C.一般死亡事故
D.重伤事故
E.轻伤事故
《安全生产法》规定,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可能危及对方安全生产的生产经营活动,未签订___或者未指定___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A.生产区域划分协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
B.安全生产管理协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
C.安全生产管理协议;专职消防人员进行防火安全检查与协调
D.生产区域划分协议;专职消防人员进行防火安全检查与协调
E.应急救援互助协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
《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他人财产损失的,应该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拒不承担或者其负责人逃匿的,由()依法强制执行。A.事故调查组
B.当地政府
C.人民法院
D.当地公安部门
E.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执法大队
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未设有符合紧急疏散需要、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或者封闭、堵塞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出口的,()。A.责令限期改正
B.逾期未改正的,予以关闭
C.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D.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给予赔偿,不用追究刑事责任
E.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特别重大事故的事故调查组的职责有()。A.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
B.认定事故的性质和责任
C.提出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所应采取措施的建议
D.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E.检查控制事故的应急措施是否得当和落实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第8题
部、设备部、供应部、销售部等7个部室,共有员工1000人。
E公司的主要设备设施有:原料制备系统、熔炼炉、吹炼炉、精炼炉、铸造生产系统、烟气回收系统及配套轴助设施。
为扩大产能,E公司计划新建年产10万t阳极铜生产线。项目建设前,E公司委托有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F完成了安全预评价,进行了安全设施设计,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审查申请并获得通过。2017年5月25日,项目建成并试运行。
2017年8月10日,由于吹炼转炉烧穿,新建生产线被迫转入大修阶段。8月15日,E公司委托有资质的G施工单位对吹炼转炉进行修复施工作业,同时委托H运输公司运送清炉的炉渣、废弃耐火材料及修复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废弃物。大修结束后,E公司开展了新建生产线安全设施的竣工验收工作
E公司发布了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2017年8月10日吹炼转炉烧穿事故发生时及时启动了应急救援预案,并按照预案要求立即采取停炉措施,避免了事故进一步扩大
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2018年3月,E公司开始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工作,增加了部分安全设备设施,完善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安全预评价导则》(AQ8002),说明技术服务机构F编制的安全预评价报告中,评价结论部分应包含的主要内容
2.根据《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说明E公司新建生产线安全设施设计审查需要提供的文件资料。
3.依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0),说明E、G、H三家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分项分部工程作业时,签订安全管理协议的主要内容。
4.《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简述E公司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前,进行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应包含的主要内容。
第9题
,操作工对V-306(排料回收槽)进行工艺处理,打开V-306放料阀,排放粉料。操作人员见排出的粉料与往常不同,有烟雾状气体出现,便立即关闭了放料阀。因排出物中夹带三乙基铝和丙烷等可燃气体,瞬间三乙基铝遇空气自燃,造成排出物中的可燃气体闪燃,使在距出料口下风侧20m处工作的某建设公司2名检修工甲、乙被烧伤。经医院诊断,甲需要休息3个月,乙需要休息1年,才能正常上班。
依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请问这起事故应该由谁组织调查,哪些人员参加事故调查?
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的规定,甲、乙两名受伤者是否都为重伤?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第10题
故。机上共80人,旅客死亡2人、重伤10人(其中机组2人)。B2103号飞机当天执行MU5398航班任务,11时50分从深圳起飞,预计到达福州时间为12时50分。12时32分与福州机场塔台建立联系。由左座操纵飞机加入IGS(仪表引导系统)进近,在IGS/DME(仪表引导和测距仪)1.7海里(3148.4m),高度170m时飞机状态正常,当航向125°转至78°(着陆跑道方向)时进入云中。由于转弯坡度小,退出转弯后(高度约120m,距跑道入口约2km)飞机偏右较多(最多时350m),高度也偏高。这时机组向左修正(最小时航向50°,与跑道夹角28°),并收油门下降高度,左座感到自己己修正困难,就将飞机交给右座教员操纵。当飞机距跑道入口约1公里时,机组觉得落地困难,决定复飞(此时飞机高度约20多米,飞机己接近跑道入口),机长加油门到复飞推力,并收襟翼,收起落架。由于飞机姿态不稳,高度没有上升,而且还在继续下沉。机长无力使飞机恢复正常状态,又决定迫降。油门在复飞推力上仅停4s,又将油门收回。飞机进入跑道1983m时机尾擦地,随后机身后部也相继擦地,一直冲到跑道头385m处的一个小水塘,飞机折为三段,机头靠在马路边上,朝向约35°,机尾掉进水塘,飞机报废。
依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该事故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提出这起事故的整改措施。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